[发明专利]组合式城镇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及城镇污水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26016.X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7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周振民;孔庆东;王学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樊羿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城镇 污水处理 人工 湿地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组合式城镇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生物调节池单元、好氧降解与微生物培养池、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调节池单元包括并联的预处理池A1、预处理池A2和串联在两者之后的混合调节池,该生物调节池单元设置有效水深1.30~1.60m,且放养有浮水型水生植物,并使其在池中的盖度达95%以上;在所述好氧降解与微生物培养池的底部铺有用以构建微生物与有机养分缓冲库的25~35cm厚的蛭石矿物层;所述潜流湿地中的填充基质由下至上依次为25~35cm厚的砾石层、15~25cm厚的细沙层、35~45cm厚的蛭石与细沙混合层、15~25cm 厚的细沙与红壤混合层,其地表上种植常绿型陆生植物;所述表流湿地由浅至深配置各种挺水型、浮叶型、浮水型、沉水型水生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城镇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好氧降解与微生物培养池与所述生物调节池单元、潜流湿地、表流湿地之间分别设有相应的污泥调控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城镇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物调节池单元与所述潜流湿地、表流湿地之间分别设有相应的污水调控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城镇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水型水生植物为凤眼莲、满江红、浮萍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城镇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常绿型陆生植物为黄花美人蕉、红花美人蕉、姜草、香蒲、矮象草、水芋、梭鱼草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城镇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型水生植物为黑藻、金鱼藻、皇竹草、水花生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城镇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型水生植物为菖蒲、水芹菜、茭白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城镇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蛭石与细沙混合层由蛭石、细沙按1:0.8~1.2的重量比组成;所述细沙与红壤混合层由细沙、红壤按1:1~1.5的重量比组成。
9.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城镇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进行城镇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城镇污水引入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调节池单元,进行沉淀、生物吸收净化,水力停留时间5~7h;
(2)将上步处理结束后的城镇污水引至所述好氧降解与微生物培养池中进行快速曝气反应,水力停留时间在2~6h;
(3)经上步处理后的污水再引至所述潜流湿地中,利用其中所填充的基质、栽植的植物及湿地附着的微生物对污水的各种物质进行吸附、吸收、分解以达到截留、净化之目的;
(4)上步处理后的污水引至所述表流湿地,利用表流湿地中所存在的各种水生生物进一步综合处理净化,最后达标排放标准;
(5)定期将所述好氧降解与微生物培养池中所产生的活性污泥按85%、10%、5%的比例分别转移接种到所述生物调节池单元、潜流湿地、表流湿地;
(6)处理过程中根据各单元的水力负荷、污水容积负荷的调控生物调节池单元、好氧降解与微生物培养池、潜流湿地、表流湿地中的污水通量,实现各单元的组合增效、组合处理单元功能的加成效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城镇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污水运行处理过程中按好氧降解与微生物培养池中活性污泥量的8~12%向其中投加蛭石矿物作为生物膜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601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