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用辅助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6644.8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8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桥口徹;森竹俊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73 | 分类号: | H01R13/73;H01R13/46;H01R12/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渋***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器用 辅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用辅助件,尤其是涉及将连接器回流(reflow)组装于印刷线路板(printed wiring board)之际被安装于连接器而使用的连接器用辅助件。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计算机(computer)等的电子线路,是通过连接器插头(connector plug)和电缆(cable)将外部设备连接于所配设的输入输出口(port)的,然而近年来,开发出了接口技术,通过将所必需的接口(interface)内设在连接器插头内,就能够将各种外部设备直接连接于一个输入输出口而使用。
在这种连接器插头的内部,用于连接输入输出口的触头(contact)通过印刷线路板连接于接口电路和电缆。因此,需要譬如通过回流焊接来将触头组装于印刷线路板。
还有,随着电子机器的小型化,小型的输入输出口和连接器插头的小型化也在发展,要求在连接器插头内用壁薄的连接器外壳(connector housing)保护触头。
其结果,因将触头往印刷线路板回流组装之际受热而可能产生连接器外壳变形。当连接器外壳变形大时,就不能够把连接器插头连接于计算机等的输入输出口。
以往,作为抑制加热造成的连接器外壳变形的技术,譬如有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那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如图15所示,一边通过在保持多个触头1的连接器外壳2的上部安装盖(cover)部件3来抑制对连接器外壳2的热传递,一边进行触头1回流组装。
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7-157439号公报
发明的内容
技术问题
若通过安装盖部件3能够抑制对连接器外壳2的热传递,则就能够防止连接器外壳2热变形。然而如上所述,当随着连接器插头小型化而使得连接器外壳壁变薄时,即便微小的热量伝達也会使得连接器外壳易变形,热变形防止对策并不充分。
尤其是有的连接器外壳,因要形成用于嵌入对方连接器的开口部而呈大致U形截面形状,存在成型时残留的应力,因此当受热时容易在闭合开口部的方向上变形,而当变形量大时,就会给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带来障碍。
还有,为了既要增大触头接触力也要使对方连接器容易插入,要让触头前端卡到连接器外壳开口部的缘部,给触头施加预压(pre-load)。此时,因该预压而在连接器外壳有开口部闭合方向上的应力作用,连接器外壳因回流组装时受热而变形,开口部的开口高度缩小,给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带来障碍的可能够性增大。
为了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用辅助件,其能够抑制触头组装时连接器外壳在对方连接器嵌入用开口部的闭合方向上的热变形。
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用辅助件是安装于连接器而使用的连接器用辅助件。该连接器是指这样的连接器:具有形成有对方连接器嵌入用的开口部的连接器外壳、和被保持于连接器外壳的触头,触头的一端所形成的触头接触部被配置于开口部内,同时,在从连接器外壳突出的触头的另一端形成有触头连线部。连接器用辅助件具备厚度大致和开口部的开口高度相等的突出部;在将突出部插入开口部内的状态下将触头连线部回流组装于印刷线路板。
尤其是,安装于因触头被施预压而在连接器外壳有开口部闭合方向上的应力作用的连接器时更有效。
优选:还具备在突出部不接触触头接触部而插入开口部内的状态下固定连接器外壳的固定部。
固定部能够这样构成:具有抵挡连接器外壳的开口部的开口端部的第1配合部、和与开口部相反侧的连接器外壳的端部配合的第2配合部。
还可以是:具备在突出部被插入开口部内时至少收容连接器外壳的开口部侧部分的连接器收容部、和在突出部被插入开口部内时沿连接器外壳在与开口部相反侧延伸的多个腕部,通过连接器收容部的内壁形成第1配合部,而由在多个腕部各自前端形成的爪部形成第2配合部。
优选:多个腕部中至少一个具有在突出部被插入开口部内时比从连接器外壳突出的触头连线部还要向外侧延伸的伸出部,在通过连接器外壳被固定于固定部而与连接器合为一体的状态下被装箱。
还可以是:还具备支撑印刷线路板的线路板支撑部,在突出部插入开口部内且使线路板支撑部支撑着印刷线路板的状态下把触头连线部回流组装于印刷线路板。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66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