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打捆机二次拉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6788.3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1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姜晓勇;游立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浙大精益机电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3/22 | 分类号: | B65B13/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捆 二次 拉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紧装置,尤其是涉及采用气动拉紧的一种打捆机二次拉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钢管打捆普遍为一次拉紧,在管捆较大时,拉紧力不够,使管捆松散,成形不良,对运输及库存造成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原有仅进行一次拉紧的弊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捆机二次拉紧装置,是用二次拉紧进一步增加拉紧力。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包括气缸、棘轮顶杆、下压轮、上压轮、压杆、顶杆、弹簧、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偏心凸轮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铜套和手拉杆;气缸上的气缸杆与棘轮顶杆一端连接,棘轮顶杆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同轴连接,下压轮与第二轴承内孔同轴连接,下压轮内孔的棘轮与棘轮顶杆另一端的棘齿啮合,第一轴承外装有上压轮,偏心凸轮轴的两端分别装有铜套,铜套外圈固定在机架上,偏心凸轮轴中间的偏心轴段上装有第一轴承,偏心凸轮轴绕铜套内圈转动,压杆一端与偏心凸轮轴的一端刚性连接,压杆另一端与顶杆一端连接,顶杆另一端套有弹簧并与第一滑块连接,第一滑块经手拉杆与第二滑块连接,被二次拉紧的钢带压紧在上压轮和下压轮之间。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原有压紧机构的基础上,增加棘轮机构,棘轮机构连接气缸,利用气缸的推力对已经一次拉紧的钢带再次拉紧,可得到比一次拉紧力大1倍以上的拉紧力。通过气路控制调节气缸进气压力,最大可产生超过20000牛顿的拉紧力,起到调节拉紧力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初始状态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工作状态图。
图中:1、气缸,2、棘轮顶杆,3、下压轮,4、上压轮,5、压杆,6、顶杆,7、弹簧,8、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偏心凸轮轴,11、第一轴承,12、第二轴承,13、铜套,14,手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气缸1、棘轮顶杆2、下压轮3、上压轮4、压杆5、顶杆6、弹簧7、第一滑块8、第二滑块9、偏心凸轮轴10、第一轴承11、第二轴承12、铜套13和手拉杆14;气缸1上的气缸杆与棘轮顶杆2一端连接,棘轮顶杆2另一端与第二轴承12同轴连接,下压轮4与第二轴承12内孔同轴连接,下压轮3内孔的棘轮与棘轮顶杆2另一端的棘齿啮合,第一轴承11外装有上压轮4,偏心凸轮轴10的两端分别装有铜套13,铜套13外圈固定在机架上,偏心凸轮轴10中间的偏心轴段上装有第一轴承11,偏心凸轮轴10绕铜套13内圈转动,压杆5一端与偏心凸轮轴10的一端刚性连接,压杆5另一端与顶杆6一端连接,顶杆6另一端套有弹簧7并与第一滑块8连接,第一滑块8经手拉杆14与第二滑块9连接,被二次拉紧的钢带压紧在上压轮4和下压轮3之间。
如图2所示,当手拉杆14向上拉动时,偏心凸轮轴10将绕铜套13的中心点旋转,而产生间隙e,这时,可将钢带的带头送入下压轮3和上压轮4之间。
如图3所示,当钢带一次拉紧结束后,此时阀门控制气缸1回退,将带动棘轮顶杆2逆时针旋转,同时带动下压轮3逆时针旋转,钢带进一步左移并拉紧,
如果将铜套13的中心和第一轴承11的中心及下压轮3的中心用假想的直线连接起来,会形成三角形,此时钢带的拉紧力将使得偏心凸轮轴10产生向下的分力从而压住钢带,根据摩擦原理,摩擦力与偏心凸轮轴10所产生向下的分力成正比,因此摩擦力将增大,使得下压轮3拉紧钢带时不会打滑。
当一次拉紧后,气缸带动棘轮拉杆运动,带动棘轮运动,而达到二次拉紧的目的,由于棘轮的单向转动的特性,机构对一次拉紧不会产生影响。同时拉杆运用了杠杆原理,使得拉紧力进一步放大。这种二次拉紧装置可作为附属部件加入到打捆头中,与一次压紧装置一起使用,气动控制系统可与原系统集成一体。
通过以上实施例的描述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浙大精益机电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浙大精益机电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67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筒式大米碾白机
- 下一篇:阻燃木质复合门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