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微钻时数据随钻计算录井孔隙度进行储层评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7291.3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0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唐家琼;唐谢;庞江平;吴萍;韩贵生;朱茜霞;王滢;阮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微钻时 数据 计算 孔隙 进行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微钻时数据随钻计算录井孔隙度进行储层评价的方法。
背景技术
储层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地层孔隙度是认识储层的主要参数。在过去对地层孔隙度的求取方法中,测、录井采用了多种方式,但均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1、利用常规、成像测井资料解释孔隙度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其具有滞后性,属于钻后评价。
2、通过岩心进行孔隙度测定是最准确的方法,但取心井一般较少,仅部分重点井的重点层段才进行取心。
3、水平井随钻测井能实现随钻的储层评价,但购买、租用国外随钻测井仪器费用昂贵,而国内随钻测井参数中多不具备孔隙度参数。
4、现场应用的核磁共振录井,可以对岩心、岩屑样品进行孔隙度分析,但分析时间较长,且对岩屑样品的颗粒大小有严格要求。目前钻井工艺中广泛采用PDC钻头、气体钻井等钻井技术,导致岩屑样品颗粒细小,不能满足核磁录井分析要求。
5、综合录井资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层物性,但一直以来主要是根据经验,利用米钻时数据的变化趋势来对储层进行定性的判别,没有形成一个利用录井参数定量计算录井孔隙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微钻时数据随钻计算录井孔隙度进行储层评价的方法,本发明实现了随钻的录井孔隙度计算,强化了对储层的随钻实时评价,且步骤简单易行,能够进行定量计算录井孔隙度进行储层评价。
本发明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微钻时数据随钻计算录井孔隙度进行储层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收集已钻井的微钻时数据;
b、结合所述已钻井的微钻时数据与相对应的地层孔隙度数据,建立微钻时数据与地层孔隙度数据的相关模型;
c、根据建立的微钻时数据与地层孔隙度数据的相关模型,利用正钻井的微钻时数据随钻计算录井孔隙度;
d、结合岩屑录井资料,将常规致密岩性段的地层孔隙度设定为低于储层孔隙度下限标准的一个默认值,完成储层评价。
所述相对应的地层孔隙度数据为:利用各种手段获得的、相对准确的地层孔隙度数据,可以是测井解释孔隙度数据或岩心分析孔隙度数据等等。
所述的建立区域的微钻时数据与地层孔隙度数据的相关模型为:利用同一区块内已钻井同一层系的微钻时数据及相对应的孔隙度数据,建立区域的微钻时数据与地层孔隙度数据的相关模型式1:
式1
式1中:
——地层孔隙度,%(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空间的体积,体积比);
——微钻时,min/m(每0.1米单位进尺的钻进时间,换算后为:分钟/米)。
所述d步骤中将常规致密岩性段的录井孔隙度设定为低于储层孔隙度下限的一个默认值为:对于一些常规致密岩性段,根据岩屑资料,人为地将这些致密岩性段的录井孔隙度设定为低于储层孔隙度下限标准的一个默认值,默认值为0.1%~1.0%。
所述a步骤中,是收集同一区块内已钻井同一层系的微钻时数据。
所述b步骤中,是结合所述同一区块内已钻井同一层系的微钻时数据与对应的地层孔隙度数据,建立微钻时数据与地层孔隙度数据的相关模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利用综合录井数据中的微钻时数据来进行储层判别,并首次根据微钻时数据计算录井孔隙度,从而实现对储层的定量解释。
2、本发明利用综合录井数据中的微钻时数据随钻计算出录井孔隙度,解决了随钻评价不及时的问题,同时使随钻实时储层评价由定性向定量转变,实现更有效的储层随钻实时评价。对探井来说,随钻评价可以对有利储层及时进行中途测试,减少了钻井液浸泡对储层的损害,对水平井而言,可以及时分析储层、评价储层,提供地质导向措施,提高储层的钻遇率。
3、不需购买专用的测量仪器,直接应用录井实时采集的录井数据进行处理、解释,大大节约了随钻储层评价的成本。
4、与目前通过综合录井参数定性判断储层相比,该发明实现了储层物性的量化,对地层孔隙度进行了随钻定量解释评价。
5、与现有录井储层解释相比,具有“实时”的效果,钻1m解释1m,甚至是0.1m,及时跟上钻头,弥补了常规储层评价需要等待完钻测井资料及实验室岩心分析资料而“滞后”评价的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72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孵化机的孵化出雏两用车
- 下一篇:一种鸡隔离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