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壁浓缩排泥浸没式超滤膜制水试验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7434.0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6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杜星;梁恒;瞿芳术;李圭白;赖日明;林显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B01D61/18;B01D65/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9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壁 浓缩 浸没 超滤膜 试验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滤膜制水试验反应器,具体涉及一种侧壁浓缩排泥浸没式超滤膜制水试验反应器。
背景技术
超滤膜技术具有高效截留颗粒物、胶体、藻类以及病原性微生物的能力,同时,浸没式膜技术具有易于固液分离,易于操作运行,占地小,且有低压运行耗能低等特点。现有大型浸没式超滤膜水厂在运行过程中发现超滤膜池不考虑排泥区时常常会导致膜组件底部严重被泥团堵塞,减小有效过滤膜面积,影响超滤膜池运行能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浸没式超滤膜水厂实际运行之前未考虑排泥过程,会导致膜组件底部严重被泥团堵塞,减小有效过滤膜面积,影响超滤膜池运行能耗增大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侧壁浓缩排泥浸没式超滤膜制水试验反应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壁浓缩排泥浸没式超滤膜制水试验反应器包括浸没式超滤膜组件、反洗进气管、压力传感器、出水管和反应器外壳,反洗进气管和出水管均穿过反应器外壳的一端设置在反应器外壳内,且反洗进气管和出水管的一端均伸出反应器外壳的上端,压力传感器设置在伸出反应器外壳上端的出水管上,浸没式超滤膜组件与位于反应器外壳内的出水管连接,所述制水试验反应器还包括外壳连接件、过渡区和污泥斗的隔板、污泥斗、微孔曝气头、过渡区外壳和排泥管,过渡区外壳套装在反应器外壳的另一端,且过渡区外壳与反应器外壳之间通过外壳连接件连接,与过渡区外壳相对应的反应器外壳内壁上并列开有多个格栅,微孔曝气头上开有多个曝气孔,微孔曝气头和过渡区和污泥斗的隔板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反应器外壳内部的底端,且微孔曝气头与反洗进气管连通,污泥斗设置在过渡区外壳的底端,排泥管穿设在污泥斗的底端并与污泥斗的内腔连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本发明的反应器在过渡区外壳的底部增加污泥斗浓缩区,主要通过重力作用浓缩过滤浓缩液中的污泥,反应器内污泥主要通过侧壁格栅进入污泥浓缩区域。过渡区和污泥斗之间设置隔板,将底部排泥区和曝气区域分离,避免曝气过程搅动排泥区浓缩液,使大颗粒物重新返回膜滤区域导致过滤浓缩液浓度增大进而避免了膜组件底部严重被泥团堵塞,减小过滤有效膜面积,使同样过滤水量对应跨膜压差增大进而增加运行能耗的问题。2.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净水过程中污泥浓缩和排污。
附图说明
图l是本发明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侧壁浓缩排泥浸没式超滤膜制水试验反应器包括浸没式超滤膜组件1、反洗进气管2、压力传感器3、出水管4和反应器外壳5,反洗进气管2和出水管4均穿过反应器外壳5的一端设置在反应器外壳5内,且反洗进气管2和出水管4的一端均伸出反应器外壳5的上端,压力传感器3设置在伸出反应器外壳5外的出水管4上,浸没式超滤膜组件1与位于反应器外壳5内的出水管4连接,所述制水试验反应器还包括外壳连接件6、过渡区和污泥斗的隔板7、污泥斗8、微孔曝气头9、过渡区外壳10和排泥管12,过渡区外壳10套装在反应器外壳5的另一端,且过渡区外壳10与反应器外壳5之间通过外壳连接件6连接,与过渡区外壳10相对应的反应器外壳5内壁上并列开有多个格栅11,微孔曝气头9上开有多个曝气孔,微孔曝气头9和过渡区和污泥斗的隔板7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反应器外壳5内部的底端,且微孔曝气头9与反洗进气管2连通,污泥斗8设置在过渡区外壳10的底端,排泥管12穿设在污泥斗8的底端并与污泥斗8的内腔连通。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污泥斗8为倒锥形污泥斗。如此设置,用于收集浓缩液颗粒污泥。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污泥斗8的锥顶角为60°。如此设置,便于排泥。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每个格栅11的长度为3-5cm,宽度为5-15cm。如此设置,便于沿池壁滑入池底浓缩、排出。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制水试验反应器还包括进水管13和溢流管14,进水管13和溢流管14分别穿设在反应器外壳5的侧壁上,且进水管13和溢流管14与反应器外壳5内部连通,进水管13靠近反应器外壳5的一端设置。如此设置,当反应器外壳5内的水高于溢流管14的位置时,通过溢流管14排水。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四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7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