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蚜的人工繁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28210.1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9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任广伟;王秀芳;王新伟;陈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刘雁君 |
地址: | 266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饲养繁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烟蚜的人工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烟蚜,又称桃蚜,是世界性害虫,在我国普遍发生且为害严重。烟蚜寄主植物多达300余种,其喜食寄主包括烟草、马铃薯、白菜、油菜、甘蓝等多种蔬菜以及桃树等多种林木。烟蚜的为害包括直接为害与间接为害两个方面,直接为害主要是指成、若蚜刺吸植株汁液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间接为害主要指其作为传毒媒介,可传播多种植物病毒病害。
但是烟蚜是一种常用的试验材料,可用作为农药品种筛选的生测材料,也经常用于昆虫学相关研究。
长期以来,在烟蚜相关研究中,保证供试虫源的数量、质量及随时可用性对于顺利开展研究尤为重要。目前供试虫源的供应主要是靠田间采集或利用常规盆栽寄主植物在温室内进行繁殖。但是,由于寄主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很明显,烟蚜在寄主生长季节的发生受到气候、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田间采集方法进行繁殖很难保证供试烟蚜的一致性和数量的要求。而在温室利用常规盆栽寄主植物进行繁殖烟蚜需要大量花盆、营养土,占用空间大,需要经常浇水,用工较多,一旦寄主植物缺水,很容易造成萎蔫,影响蚜虫繁殖数量。
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一种适宜于烟蚜人工繁殖的方法,以满足相关研究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操作简单、且产出烟蚜一致性较高的烟蚜人工繁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烟蚜的人工繁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培育寄主烟草
a、选择感蚜烟草品种:选择高感烟蚜的烟草品种备用;
b、育苗:以温度15~30℃、湿度60~70%、带有防虫网的温室或温棚作为育苗室,在育苗室中将烟草种育至长成5~6片真叶时备用;
c、移栽:将步骤b育成的烟草株移栽至营养液中,使烟草根系浸入营养液中;
(2)烟蚜繁殖
a、种蚜选择:采自烟草大田,选择个体大、生命力强、未被病原物或寄生蜂寄生的烟蚜作为种蚜;
b、接蚜: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65%~75%,使用日光灯照明,每天光照时间13~15小时,带有防虫网的温室或温棚作为接蚜室,将移栽、培育5~6天后的烟株连同营养液一起移入接蚜室,在每株烟株上接入无翅成蚜5~10头;
c、繁蚜: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65%~75%,使用日光灯照明,每天光照时间13~15小时,带有防虫网的温室或温棚作为繁蚜室,将接蚜后的烟株连同营养液一起移入繁蚜室,自由繁殖,待烟株布满蚜虫后,更换烟株,重复步骤a-c;
第二次繁殖烟蚜时,种蚜直接在繁蚜室中选取,然后再重复进行接蚜、繁蚜步骤。
所述步骤(1)-b中,所述烟草的育苗方法为漂浮育苗法、沙培育苗法或湿润育苗法。
所述步骤(1)-c中,移栽时,取口径2~3cm、高度7~8cm的棕色广口瓶,加入营养液,剪取薄层圆形海绵,海绵直径略大于广口瓶口径,沿半径剪开至圆心位置,将烟株根部土壤洗净,茎杆夹在海绵圆心位置,置于广口瓶中,使烟株根系浸入营养液中。
所述步骤(2)中,所述种蚜采自烟草大田,选择个体大、生命力强、未被病原物或寄生蜂寄生的烟蚜作为种蚜。
所述营养液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硝酸钾1%~3%、硝酸钙0.05%~0.07%、磷酸二氢铵1.0%~1.5%、硫酸亚铁0.005%~0.006%、硫酸镁1.5%~2.0%、硼酸0.01%~0.03%、硫酸锰0.01%~0.02%、硫酸铜0.0001%~0.0003%、硫酸锌0.0001%~0.0003%,去离子水余量。
所述营养液的制备步骤如下:
(1)根据所需配制的营养液的总重量,按上述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算所需组分的重量。
(2)配制I液:用温水溶解硫酸亚铁,然后溶解硝酸钙,边加水边搅拌直 至完全溶解,以水定容至所需配制营养液的1/2重量,配制成I液;
(3)配制II液:先溶解硫酸镁,然后依次加入磷酸二氢铵、硝酸钾,加水搅拌至完全溶解,硼酸以温水溶解后加入,再加入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以水定容至所需配制营养液的1/2重量。
(4)配制营养液:取I液重量的0.5%~1.5%,再与II液混合,最后以水定容至所需配制的营养液重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不受季节的影响,可常年饲养;
2、蚜虫种群繁殖快,繁殖一代约需5天,比自然条件下减少1~2天,能保证试验用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82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促进雏鸡消化道发育的幼禽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保健鹿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