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靠背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参数组合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9598.7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8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宾宏;彭小强;李华;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3/04 | 分类号: | G01M13/04;G01L5/00;G01B1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陈广民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靠背 成对 安装 接触 球轴承 参数 组合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角接触球轴承参数的测量装置,具体涉及背靠背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的预紧力、相对位移以及转动摩擦力矩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精密轴系的装较过程中,成对角接触球轴承的安装至关重要,是整个轴系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成对角接触球轴承的经典安装方式可以分为面对面成对安装和背对背成对安装两大类。
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预紧力、相对位移两者的关系是:轴承预紧力越大,则相对位移越大,此时转动摩擦力矩也会越大,同时轴系精度较高,反之亦然。但是,摩擦力矩太大就会给伺服控制带来困难,反过来会影响整个轴系的控制精度。
所以,在精密轴系的装校过程中,需要根据轴系精度的要求,对轴承预紧力、相对位移和转动摩擦力矩进行优化匹配。
传统的精密轴系装校过程中只是凭操作人员的经验确定相对位移,然后在此相对位移下由于轴承预紧力、转动摩擦力矩、轴系精度三者之一达不到要求从而造成装调工作的多次返工,而最终在轴系返工拆卸过程中容易造成零部件损伤,反而影响轴系精度和极大拖延轴系装调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靠背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参数组合测量装置,以克服现有人工装校工艺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以期在一定的轴系精度下和实际润滑条件下,精准地确定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预紧力、相对位移和转动摩擦力矩的数值,满足高精度轴系装调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背靠背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参数组合测量装置,由施拉与传感检测机构、传动与转动摩擦力矩测量机构、轴承安装底座三部分组成;
所述轴承安装底座包括底座和位于底座上方依次设置的定位座、剖分式压板、轴承内环拉紧组件、剖分式拉板以及上轴承杯;所述轴承内环拉紧组件在竖直方向上对待测的成对角接触球轴承的上轴承内环与下轴承内环收紧固定;下轴承外环通过所述定位座固定安装于底座上,并由位于下轴承上端的剖分式压板压紧;上轴承安装在上轴承杯中,并由上轴承杯和位于上轴承下端的所述剖分式拉板共同作用拉紧;位于定位座的外侧在底座上安装有滚动直线导轨副,靠近滚动直线导轨副两端在底座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定位块和后限位块,在滚动直线导轨副上套接有适配的行程限位块;
所述施拉与传感检测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手轮、手轮安装架、连接板、盘形拉压传感器、拉钉以及拉盘,拉盘与位于其下端的所述上轴承杯固定连接;在手轮安装架一侧固定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板滑动适配、用以沿竖直方向上导向的导向柱;在导向柱的外侧设置与所述手轮安装架、导向柱固定连接的立柱,在立柱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平行的光栅尺;立柱的底部与滚动直线导轨副和行程限位块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与转动摩擦力矩测量机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传动连接的变频电机、波纹管式联轴器、非接触式扭矩传感器、联轴器以及传动杆,其中变频电机和非接触式扭矩传感器通过电机座与底座固定,传动杆的两端均与施拉套固定连接,联轴器的上部与传动杆中部卡接配合。
基于上述基本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有如下优化限定和改进:
上述轴承内环拉紧组件包括内隔套、法兰和施拉套,内隔套位于上、下轴承之间,法兰与施拉套在竖直方向上对上轴承内环和下轴承内环整体紧定。
在立柱的底部与行程限位块之间设置有用以锁紧立柱的传动轴和锁紧凸轮。
采用本发明的背靠背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预紧力、相对位移、转动摩擦力矩组合测量装置,在一定的轴系精度下和实际润滑条件下,能够精准地确定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预紧力、相对位移和转动摩擦力矩的数值,对精密轴系的装校给出精确的、定量的调校标准,克服了现有人工装校工艺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
该测量装置亦适用于不同规格的轴承的测量,只需要根据轴承的规格相应改变上轴承杯、定位座、施拉套、内隔套、法兰的规格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外部整体);
图2为图1的左视图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立柱与轴承安装底座连接部分在A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在B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95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