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高功率因数电源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0898.7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0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林福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福泳;林福祥 |
主分类号: | H02M7/12 | 分类号: | H02M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21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功率因数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开关电源,特别是一种单管高功率因数直流电源。
背景技术
传统的开关电源是在整流硅桥后直接接一个滤波电容,这种结构会产生大量的非线电流并污染交流电网,同时它对电网所传送的电力利用率较低。为了减少非线性电流,并达到国际标准ENG1000-3-2,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高功率因数,其中有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其功率因数在80%--90%之间;还有一种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线路,此种线路功率因数可达99%。有源线路最成功的是二阶功率校正线路,其原理是先将整流后的波动直流电的电压提高到特定的电压,并形成稳定的直流电压后,再将此直流电变换成我为输出直流电。此线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一、它开始工作时有较大的冲击电流;二、它将现有的电压提升,从而增加了对后续功率转换元件的要求(即开关管的要求),目前高功率因数电源的损坏多属于这个原因;三、由于增加了一阶线路也增加了电源的自身损耗。此外人们还提出许多单阶高功率因数电源,这些线路多数以牺牲线路可靠性为代价,是不可取的。本人提出一种稳定可靠、高效节能并成本低的高功率因数直流电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高效并成本低的高功率因数(PFC)直流电源。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正激式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与主变压器初级线圈串联。将串联电路的一部分电能用来校正电流输入波形并将串联电路大部分电能转换成次级电能。同时利用正激式变压器另一初级线圈和一二极管将吸收回路中的电容的储能释放。本发明不局限于具体的线路,根据本发明原理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的线路都应属于本发明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单级正激式或反激式单管高功率因数直流电源。
单管高功率因数直流电源(图1)
具体连接方式是
参考图1、整流桥BD10输入两端接工频交流电源。
第一电容10并接在两端。
电感L10的第一接线端接整流桥BD10输出的正极。
第一二极管D10的阳极接电感L10的第二接线端
第二二极管D12的阳极接电感L10的第二接线端
正激式变压器T10有三个线圈,正激式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第二初级线圈,正激式变压器的校正线圈。校正线圈的第一接线端接第一二极管D10的阴极,其第二接线端接第二二极管D12的阴极。正激式变压器T10有三个线圈的第一接线端互为同名端。
第二电容C12的正极端接正激式变压器T10的校正线圈第二接线端及第二二极管D12的阴极,
第二电容C12的负极端接整流桥BD10输出负极端
主变压器T12有两线圈即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主变压器T12的次级线圈与次级线路相接,
主变压器T12的初级线圈的第二接线端接正激式变压器T10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二接线端。
主变压器T12的初级线圈的第一接线端接第二电容C12的正极端。
第三电容C14第一接线端接主变压器T12的初级线圈的第二接线端。
第三二极管D14的阴极接第二电容C12的正极端,第三二极管D14的阳极接第三电容C14第二接线端。
第四二极管D16的阳极接整流桥BD10输出的负极。
正激式变压器T10的第二初级线圈T10p2的第二线端接第四二极管D16的阴极,正激式变压器T10的第二初级线圈T10p2的第一线端接第三电容C14第二接线端。
开关管Q10有三个接线端,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及一控制端,开关管Q10的第一接线端接正激式变压器T10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接线端,开关管Q10的第二接线端接整流桥BD10输出的负极,开关管Q10的控制端接控制线路的控制线。
其工作原理如下:
当开关电源的开关管导通时,电容C12的放电电流通过主变压器T12初级,正激式变压器T10的第一初级线圈T10p1及开关管Q10,同时输入电流通过电感L10,正激式变压器T10的校正线圈及第一二极管D10给第二电容C12充电,电容C14的储能通过第四二极管D16,正激式变压器T10的第二初级线圈,正激式变压器T10的第一初级线圈及开关管Q10放电。开关电源的开关管断开时,输入电流通过电感L10及第二二极管D12继续给第二电容C12.同时主变压器T12初级的漏感电能通过第三二极管D14给第三电容C14充电。
电感L10,正激式变压器的校正线圈和第一二极管D10组成的电路及第二电容C12的串联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顺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福泳;林福祥,未经林福泳;林福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08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