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电缆汇接盒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31658.9 | 申请日: | 201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5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G15/10 | 分类号: | H02G15/1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电缆 汇接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仪器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对水下电缆起到汇集作用的水下电缆汇接盒。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下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水下资源的调查、海上石油探测、抢险救生、水下土木工程建设以及海洋军事等领域大量使用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水下仪器。因此,水下仪器系统的设计与研制是普遍而又重要的工作。水下仪器研制在很多时候需要进行电缆的汇接,即将多股电缆汇集连接到一起,形成一根电缆。以往进行水下电缆汇接,通常是将多股电缆进行电连接,然后用高压绝缘胶布缠绕密封,或采用硫化的方法加以密封。这种方法通常对于两股电缆的对接比较有效,而对于多股电缆的汇接,则效果不太理想,尤其是水深压力大的时候,很容易进水,造成电路短接,并且没法进行拆卸和重新连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水下多股电缆汇接效果不理想、容易因进水造成电路短接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电缆汇接盒。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密封壳体、电缆水密接插头及电缆汇接板,其中密封壳体的两端面分别密封安装有多个电缆水密接插头,每个端面上各电缆水密接插头中的一个为汇接电缆出口的接插头,其余的电缆水密接插头为汇入电缆的接插头;所述电缆汇接板安装在密封壳体内,由密封壳体两端面上所述汇入电缆的接插头穿入密封壳体内的多股电缆汇接在电缆汇接板上,由电缆汇接板汇接后的电缆通过所述汇接电缆出口的接插头引出。
其中:所述密封壳体的任一端面上安装有牺牲阳极;所述密封壳体包括圆筒及密封安装在圆筒两侧的左端盖及右端盖,所述电缆汇接板安装在任一端盖上;所述左端盖与右端盖的结构相同,每个端盖上均设有多个第一螺孔,每个第一螺孔内分别螺纹连接有电缆水密接插头;每个端盖与所述圆筒结合处的外圆周表面上分别挖切有密封槽,该密封槽内容置有作为填料的第一O形圈,每个端盖与圆筒通过所述第一O形圈密封;每个端盖与所述圆筒结合处的外圆周表面上均布有多个沿径向开设的第二螺孔,圆筒的两端沿径向对应开有与每个端盖上第二螺孔数量相同的通孔,每个端盖与圆筒之间通过紧固螺栓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及第二螺孔固接;所述左端盖及右端盖的外端面上分别设有便于端盖安装或拆卸的第三螺孔;所述电缆汇接板为圆盘状,固接在任一端盖的内端面上,在电缆汇接板上设有多个接线柱;每个端盖的内端面边缘沿轴向向内凸出、插入所述圆筒内,每个端盖与圆筒之间通过止口定位;安装电缆汇接板的端盖内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用于固接电缆汇接板的第四螺孔。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在圆筒与两端端盖结合部位的密封方式上作了改进,此密封方式对各种径值的圆筒均可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同时,此密封耐压结构还增加了牺牲阳极、电缆水密接插头等附带设施。具体为:
1.可靠的密封方式;本发明两端盖和圆筒的密封,以及电缆水密接插头和两端盖的密封,均安装O形圈作为填料,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效果。
2.工作水深的可选择性;综合考虑承受水下压力的大小、选用材料的不同以及舱体自身尺寸的大小等因素,根据需要选择端盖和圆筒的厚度,来满足不同水深工作环境的要求。
3.密封壳体空间可调节及其有效利用;本发明通过选择圆筒不同的径向和轴向尺寸,来达到调整密封壳体空间大小的目的,柱形空间相对比较方便充分应用。
4.增强了装置的抗腐蚀性;锌作材料制成的牺牲阳极连接在左端盖上,通过牺牲阳极的腐蚀,保护了其他部件,增强了整个密封壳体在水下,尤其是海水中的耐腐蚀性。
5.迎流阻力小;本发明采用流线形的圆柱式密封壳体结构,其迎流阻力系数相对较小,有利于减小装置受水流的影响。
6.水下电缆汇接的过度;本发明选用水密接插件作为电缆汇接的过度,这样电缆在密封壳体外部保持独立,而只是在密封壳体内部进行汇接,确保了其水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左端盖与圆筒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左端盖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左端盖的左视图;
其中:1为电缆水密接插头,2为牺牲阳极,3为左端盖,4为第一O形圈,5为紧固螺栓,6为圆筒,7为电缆汇接板,8为右端盖,9为第二O形圈,10为第一螺孔,11为第二螺孔,12为密封槽,13为第三螺孔,14为第四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16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雷过压保护电路
- 下一篇:一种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