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内浮顶储罐内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31694.5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1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郎需庆;张卫华;陶彬;张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D88/42 | 分类号: | B65D88/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0072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内浮顶储罐内 具有 清洁 功能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浮顶储罐内的密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内浮顶储罐内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炼化企业轻质油品储罐大多采用内浮顶储罐,近些年,国内发生了多起因硫化亚铁自燃引发的内浮顶储罐燃爆事故,其直接原因是罐内存在大量可燃气,遇到罐内硫化亚铁自燃后发生闪爆或燃烧,根本原因在于内浮顶储罐的浮盘密封装置密封效果差,浮盘或罐壁上集聚大量成堆分布的硫化亚铁腐蚀物。
当储罐付油时,浮盘向下运动,为保持压力平衡,罐外空气从罐顶进入罐内,与罐内的可燃气混合,形成处于爆炸范围内的可燃气,同时,向处于罐壁和浮盘上的硫化亚铁腐蚀物提供了充足新鲜氧气,加速了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热并集聚在腐蚀物内,到达一定温度后即发生自燃。
为消除这种安全隐患,必须大大降低罐内可燃气含量,同时,消除罐壁和浮盘上集聚的硫化亚铁自燃物。
从目前情况看,罐内可燃气的主要来源是密封效果很差的密封圈,其他少量油气来于导向柱与浮盘的缝隙、浮盘及浮盘上的附件。当前,内浮顶储罐的密封圈一般采用舌形密封,仅一张橡胶板附着于罐壁,由于浮盘的水平移位,密封与罐壁之间经常存在缝隙,另外,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橡胶板弹性降低,难以保证与罐壁紧密贴合。因此,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效果是减少罐内油气含量的关键。
罐内硫化亚铁自燃物主要来于罐壁,尤其是中上部的罐壁部分,少量来于罐顶。由于浮盘升降频繁,中上部的罐壁处于频繁的油气相切换的状态,加剧了腐蚀物的形成,而轻质油品大多具有一定的腐蚀性,罐壁发生腐蚀难以避免,因此,及时清除罐壁上附着的腐蚀物避免其集聚是消除腐蚀物自燃的根本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内浮顶储罐的复合式密封装置,既能大大提高密封效果,又能及时清除罐壁附着的腐蚀产物,从而大大降低罐内发生因腐蚀产物自燃引发的燃爆事故的风险。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密封装置,包括一固定环板6,多片橡胶刮板10和金属波纹状刮板5。所述橡胶刮板10具有一定的弹性,多片橡胶刮板10沿固定环板6的轴向安装在固定环板6的外围。所述金属波纹状刮板9安装在一金属支撑杆8的折弯处,所述金属支撑杆8为“<”形状,其上末端安装在多片橡胶刮板10的下方,下末端安装有配重锤7,配重锤的作用是保证金属波纹状刮板9紧密的贴在罐壁上,以实现刮除杂物的功能。
多片橡胶刮板10和金属波纹状刮板9均通过螺栓与固定环板6连接,固定环板6的上下端分别设有螺栓孔。所述密封装置安装在浮盘3与储罐罐壁1之间,通过固定环板6上下端的螺栓分别固定在浮盘3的边缘,所述橡胶刮板10的自由端与所述金属波纹状刮板9均与罐壁1保持紧密接触。
多个所述密封装置均匀安装在浮盘3的整个圆周上。
相邻金属支撑杆8的间距不能大于1.5m,优选为1.0m。
所述橡胶刮板10的数量根据浮盘高度决定,优选为8-10片。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密封装置在内浮顶储罐内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浮盘上行时的密封装置示意图;
图3为浮盘下行时的密封装置示意图,其中,
1.储罐罐壁;2.密封装置;3.浮盘;4.油面;5.螺栓;6.固定环板;7.配重锤;8.金属支撑杆;9.金属波纹状刮板;10.橡胶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公开的密封装置,具有自清洁功能,用于内浮顶储罐的浮盘上。所述密封装置,包括一固定环板6,多片橡胶刮板10和金属波纹状刮板5。所述橡胶刮板10具有一定的弹性,多片橡胶刮板10沿固定环板6的轴向安装在固定环板6的外围。所述金属波纹状刮板9安装在一金属支撑杆8的折弯处,所述金属支撑杆8为“<”形状,其上末端安装在多片橡胶刮板10的下方,下末端安装有配重锤7,配重锤的作用是保证金属波纹状刮板9紧密的贴在罐壁上,以实现刮除杂物的功能。多片橡胶刮板10和金属波纹状刮板9均通过螺栓与固定环板6连接,固定环板6的上下端分别设有螺栓孔。
所述密封装置既可实现对浮盘边缘的有效密封,又能随浮盘的上下运动随时清除罐壁上的腐蚀及其他附着物,以保证罐壁的洁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16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