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的负载动态控制和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31915.9 | 申请日: | 201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9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刘晨旭;曾庆安;张振江;程紫尧;邓磊;马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14 | 分类号: | H02J3/14;H04L12/8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智能 电网 应用 负载 动态控制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的负载动态控制和分析方法,属于通信和信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能量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话题之一。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能量,如何更加有效的节约能量,已经成为了世界众多企业和科研组织研究的最热点科目。近期,许多国家都提出了一揽子计划,鼓励企业和科研组织将更大的精力投入智能电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目前来说,电网已成为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今经济的发展趋势下,传统电网已经不能够满足电力行业的需求,无法实现高效的利用能量,智能电网成为了未来世界电网发展的必然方向。简单地说,智能电网结合了传统电网、信息和通信网络,三者一体,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实现了电网服务的高效性、可靠性、安全性,减少了运营和管理的成本,达到了节能的目的。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
作为世界电网进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趋势,不管国内还是国外,都对智能电网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极大的关注。在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我国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提出了将特高压电网作为一种骨干网架,我国各级电网之间协调发展,以这一坚实的电网作为基础,以信息通信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对各个环节加以控制和优化,其中包括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充分地利用先进的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构建以互动化、数字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中用特色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智能化的电网,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实现供能的精确化、对应化、互助化和互补化,保证现代化电网的服务达到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目标。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智能电网已成为现代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众所周知,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应用涉及到了很多领域的相关技术,其中,最为核心的技术之一就是信息及通信技术。2009年,由IEEE发起的,并提出了Project 2030计划,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智能电网的国际标准。在Project 2030计划中,明确指出智能电网包括三个部分:能量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因此,通信和信息技术作为智能电网极其重要的核心技术,同时也是智能电网得以实现的基础,如何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现代电网的智能化,利用电网的实时信息,智能的调整和平衡能量供应,已经成为了信息和通信技术当前在智能电网领域的研究热点。
当前智能电网领域的通信和信息技术研究多集中在通信和信息系统的框架上,并没有实际的智能电网实时控制和分析负载的模型和方法,因此存在这样一种技术需求,即,需要一种分析和控制方法,能够通过通信网,实时的监控当前电网中的负载信息,智能地通过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对负载的用电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通信网来控制负载的用电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的负载动态控制和分析的方法,对智能电网中的负载进行实时的控制和分析,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电网负载动态控制和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信网络分析:根据负载的周期性传输的数据结合实时采集的数据,对智能电网的通信网络性能进行分析,获取当前影响智能电网性能的要素的性能;
2)动态负载分析和控制模型建立:根据获取负载的信息和通信网络的性能,建立相应的负载动态控制和分析模型,对负载的当前数据和所存储的历史数据加以分析,预测负载未来的用电状况;
3)负载处理:基于所述动态负载分析和控制模型预测的结果,对负载的用电调配进行优化控制。
所述的通信网络分析步骤包括:
a)数据采集及传输步骤,实时采集智能电网负载的数据信息并将所采集到的信息传送到智能控制分析中心;
b)通信网络性能分析步骤,依据电网数据信息、数据发送及所需速率导致的通信网络的时延、阻塞来分析数据采集速率对整个通信网络性能的影响,进而分析当前通信网络的性能。
所述负载动态控制和分析模型建立步骤中,依据所获取的数据信息和影响智能电网效率的要素,建立对智能电网中用户负载的动态控制和分析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19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压器铁心叠片台套件
- 下一篇:一种非接触电源线圈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