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氢裂化装置开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32658.0 | 申请日: | 2012-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9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韩照明;李长岭;冷冬;葛培忠;王军;张彦杰;孙廷阁;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5/12 | 分类号: | C10G65/12;C10G4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氢裂化 装置 开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油技术的加工方法,特别是涉及加氢裂化装置湿法开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范围内环保法规日益严格,对清洁轻质清洁燃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加氢技术是生产清洁产品的有效手段,因此加氢装置已经成为炼油厂的标准配置,炼油企业中的加氢装置不断增多。
加氢裂化技术是加氢技术中的一种,是将重质馏分油加工为清洁产品的重要手段之一,加氢裂化技术一般以减压馏分油或相近馏分油为原料,生产高质量的石脑油、航煤和柴油,同时加氢裂化尾油也是优质的蒸气裂解制乙烯原料和异构脱蜡制润滑油基础油原料。加氢裂化技术使用的催化剂为双功能催化剂,包括裂化功能和加氢功能,裂化功能通常由分子筛提供,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为Y型分子筛、Beta型分子筛、ZSM系列分子筛、MCM系列分子筛,以及复合分子筛等。其加氢性能来自于活性金属,活性金属通常分为贵金属和非贵金属两种,最主要的是非贵金属,主要包括ⅥB和Ⅷ族金属(如Mo、W、Ni和Co等)元素,商品加氢催化剂中这些金属通常是以氧化态的形式存在。由于氧化态金属和金属原子的加氢性能较低,只有将其转化为硫化态才具有较高的加氢性能,因此为了使加氢催化剂的性能达到最佳,需要在使用前对催化剂进行硫化。因此加氢裂化装置开工过程需要先对催化剂进行预硫化,通常采用干法预硫化方法。
加氢裂化装置一般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运行操作,加氢装置开工过程中,需要将装置在常温下升到较高温度(一般为320℃以上),而在升温过程中既要保证避免加氢裂化催化剂中毒,也要确保不发生过度的加氢裂化反应而导致催化剂床层“飞温”,需要在开工期间使用无水液氨对加氢裂化催化剂进行钝化处理。
CN200810010242.3公开了加氢裂化装置开工方法,其中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选用硫化型,加氢裂化催化剂选用氧化型,开工过程使用无水液氨进行催化剂钝化。CN201010222031.3公开了一种加氢裂化装置开工方法,其中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选用二类活性中心型,加氢裂化催化剂选用氧化型,低温时使用湿法硫化开工方法,高温时使用干法硫化方法,开工过程复杂,且需要使用无水液氨进行催化剂钝化。
对于使用氧化型催化剂的加氢裂化装置开工,首先要完成催化剂的干法预硫化过程,催化剂由氧化态转化为硫化态,使得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催化剂硫化结束后降温引入低氮开工油,在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要引入无水液氨进行催化剂钝化,避免加氢裂化催化剂初活性太高而导致开工油发生加氢裂化反应,并实现平稳切换原料油等开工过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氢裂化装置开工方法,使用含氮馏分油代替无水液氨,并实现平稳开工操作。
本发明加氢裂化装置湿法开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加氢裂化装置使用的催化剂选用氧化型加氢裂化催化剂;
(b)开工过程首先进行干法预硫化;
(c)催化剂干法预硫化结束后将温度降至150±15℃时引入低氮开工油,升温至210±20℃时引入含氮轻馏分油,继续升温至290±15℃时将含氮轻馏分油换为含氮重馏分油;
(d)继续升温至320±15℃或更高温度时,将开工油和含氮重馏分油逐渐更换为原料油,转入正常生产操作。所述的更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60℃。
本发明方法步骤(a)中,所说的氧化型加氢催化剂至少含有加氢裂化催化剂,该催化剂的分子筛类型主要包括Y型分子筛、Beta型分子筛、ZSM系列分子筛、MCM系列分子筛或者复合型分子筛等广泛用于加氢技术的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加氢裂化催化剂可以按本领域现有方法制备,也可以使用商品加氢裂化催化剂。反应物料通过加氢裂化催化剂之前,一般需要通过加氢精制催化剂(或加氢处理催化剂),进行脱硫脱氮等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26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