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钢筋砌块组合梁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2959.3 | 申请日: | 2012-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0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艺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源一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2 | 分类号: | E04C3/22;E01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钢筋 砌块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工业及民用建筑、桥梁领域的一种梁式结构,特别是一种基于砌体材料和钢筋的双层钢筋砌块组合梁。
背景技术
梁结构应用广泛,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梁、钢梁、钢—混凝土叠合板梁(例如,“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梁”,专利号200410062214.8 )、型钢组合梁(例如,“波纹腹板H型钢组合梁”,专利号200810033025.6)、钢管混凝土梁(例如,“钢管混凝土组合梁”,专利号200710068426.0)、波纹钢腹板组合梁(例如,“下弦开敞桁式波纹钢腹板组合梁”,专利号200710176080.6)、钢木组合梁(例如,“U形钢木组合梁及其支撑体系和施工方法”,专利号200710203006.9)、预应力组合梁(例如,“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200410028132.1)、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例如,“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专利号200720073673.5 )、混凝土分层叠合梁(例如,“普通混凝土与再生混凝土分层叠合梁”,专利号200820124602.8 )、新型材料与钢组合梁(例如,“一种纤维塑料—钢组合梁”,专利号200710044921.8)、混凝土砌块组合梁(例如,“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砌块组合梁”,专利号200420063963.8)等等。这些梁结构在强度和刚度方面都能满足使用要求,但要消耗较多的钢材或混凝土,而生产钢材和水泥需要消耗很多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因此在当前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寻求更新型的梁材料和结构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受力机制合理的双层钢筋砌块组合梁。
本发明的结构由上下两层砌块、内嵌钢筋、搭接钢筋、抗拉钢筋、连接钢筋、粘结剂组成。每层砌块包括多排砌块,每一排横向的砌块被一根内嵌钢筋贯穿,然后通过搭接钢筋的连接作用来使各内嵌钢筋和砌块成为一个整体。在受拉伸作用的砌块层的两边缘,有若干对沿梁纵向通长布置的抗拉钢筋。在受压缩作用的砌块层的两边缘,各有一根沿梁纵向通长布置的连接钢筋。所有的砌块交接面上都涂有粘结剂。
所述的砌块,形状为立方体,材料优先选用节能环保型建材,如石膏、粉煤灰混凝土等,如果受力性能需要,也可以采用普通混凝土。
所述的内嵌钢筋,沿水平方向布置,贯穿所在的一整排横向砌块,并在两个梁端部各伸出一小段。
所述的连接,是指通过搭接钢筋的两端焊接来连接各个分处上下层砌块、斜向相邻对应的内嵌钢筋的外伸部分,规则是使连接后的各内嵌钢筋成为一个扁平螺旋式的整体。
所述的抗拉钢筋,材质为热处理钢筋,沿梁的纵向通长布置,竖向紧贴于各内嵌钢筋的外伸段,并在各接触点处进行焊接,在焊接之前对它进行张拉,以建立起预应力。
所述的抗拉钢筋,可以有若干对,对称布置于梁体的两侧,其中有一对应紧贴于梁体边缘的砌块。
所述的连接钢筋,沿梁的纵向通长布置,竖向紧贴于各内嵌钢筋的外伸段,并在各接触点处进行焊接,同时紧贴于梁体边缘的砌块。
抗拉钢筋主要用来承担所在砌块层受到的拉力作用,同时可以限制各砌块的横向移动。连接钢筋用来限制所在层各砌块的横向移动,同时帮助该层砌块受压。
如果所选用的砌块在梁纵向方向的尺寸较大,也可以在同一个砌块内沿水平方向布置多根等间距的内嵌钢筋,然后采用搭接钢筋按同样的规则进行连接,使连接后的各内嵌钢筋成为一个扁平螺旋式的整体。抗拉钢筋、连接钢筋、粘结剂的布置方式同上。
本发明为双层式结构,由于各钢筋连接成了一个螺旋形结构,因此具有很好的延性。本结构优先选用的主材具有节能环保的特色,即使选用普通的混凝土做砌块材料,相比现有混凝土梁也具有用材料较少、加工方便、成形快等优势。此外,可预制、工期短、综合成本低等也是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因此,本发明可广泛适用于各类建筑结构和桥梁,技术意义和社会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附图1 为本双层钢筋砌块组合梁的俯视图。
附图2 为本双层钢筋砌块组合梁的侧视图。
附图3为本双层钢筋砌块组合梁的剖面图。
附图4为采用长砌块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源一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源一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29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复合防水材料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汲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