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准标记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33331.5 申请日: 2012-11-02
公开(公告)号: CN103176373A 公开(公告)日: 2013-06-26
发明(设计)人: 江宸谷;吴元薰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3F9/00 分类号: G03F9/00
代理公司: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代理人: 冯志云;吕俊清
地址: 中国台***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对准 标记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对准标记及其制备方法,尤指一种用于微影工艺上的对准标记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工艺中,微影装置被用来在晶片上形成所需电路图案。通常,光阻涂布在晶片上。微影装置将光照向光罩上所欲曝光的电路图案,以将前述电路图案转移至在晶片上的光阻,其中光罩具有线路布局图案,而线路布局图案可等同或大于前述电路图案。现有微影装置包含所谓的微影步进机,微影步进机将光投向整个电路图案,以在每一曝光步骤,将电路图案立即转移至晶片上的一曝光区域(shot)。现有微影装置也包含扫描机(scanner),扫描机在每一曝光步骤中同步移动光罩和晶片,并让扫描光照射部分电路图案,以逐步将电路图案转移至晶片上的一曝光区域。

众所周知,微影装置的分辨率(即可曝出的最小图案)可以雷利方程式(Rayleigh Equation)表示。

(1),resolution=k1λnumericalaperture]]>

方程式(1)显示微影装置可通过降低曝光的光波长λ,来增进微影装置的分辨率。确实,电子产业已通过陆续开发出可发出具更短波长(g-line(436nm)、i-line(365nm)、DUV(248nm)和ArF(193nm))的光的微影装置来增进分辨率。类似地,根据方程式(1),分辨率也可凭借制作具较大数值光圈(numericalaperture)的微影装置来改善。此外,分辨率也可通过优化工艺参数的方法来增进,其中工艺参数包含曝光设定(illumination settings)、光照设计和光阻工艺,而工艺参数是包含在k1因子内。

焦点深度(Depth ofFocus;DOF)是另一评量微影装置的性能的重要参数。DOF可利用浸润技术(immersion technique)、交互变换相位偏移光罩(alternating phase shift mask)或偏轴照射(off-axis illumination)等方式来改善。

偶极照射(dipole illumination)是一种偏轴照射,偶极照射可较传统或环形照射(annular illumination)在垂直偶极位向(dipole orientation)上提供较佳的虚像对比(aerial image contrast)。特而言之,X偶极(X dipole)照射可提供垂直线最佳分辨率,而Y偶极(Y dipole)照射可提供水平线最佳分辨率。然而,X偶极照射无法提供水平线好的分辨率,而Y偶极照射无法提供垂直线好的分辨率。

为准确地将电路图案投射于晶片上所要位置,晶片在曝光前必须先对准。为对准晶片,晶片上必须形成有对准标记(alignment mark)。图1例示常使用在间距倍增(pitch doubling)工艺中的对准标记11和12,其中间距倍增工艺通常采用X偶极照射。对准标记11和12可被个别地放置在切割道13和14上。对准标记11包含多个第一标记元件111和多个第二标记元件112,其中多个第一标记元件111沿平行x轴的一方向排列,而多个第二标记元件112也沿平行x轴的一方向排列。各第二标记元件112沿平行y轴的一方向延伸。第一标记元件(主要线元件)111是形成在第二标记元件112之间。要量测晶片在x轴向上的位置,照明点(illumination spot)15在方向16上移动,照射对准标记11,以产生检测信号。检测信号接着被分析,以决定出晶片在x轴向上的位置。

类似地,对准标记12包含多个第一标记元件121及多个第二标记元件122,其中多个第一标记元件121沿平行y轴的一方向排列,而多个第二标记元件122沿平行x轴的一方向延伸。各第二标记元件122沿平行y轴的一方向延伸。第一标记元件(主要线元件)121是形成在第二标记元件122之间。要量测晶片在y轴向上的位置,照明点(illumination spot)17在方向18上移动,照射对准标记12,以产生检测信号。检测信号接着被分析,以决定出晶片在y轴向上的位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33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