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鳞副泥鳅苗种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3867.7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3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壮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壮志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610072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鳞副 泥鳅 苗种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鱼类苗种培育方法有关,特别与大鳞副泥鳅苗种培育方法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大鳞副泥鳅苗种培育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二段培育法,即把水花放在小水泥池中,用蛋黄培育2~3天,待摄食正常后转入苗种培育池继续培育,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水体小、水质不稳定,小水泥池中无法形成天然饵料,同时转池操作对嫩苗有影响。第二种方式是采用肥水培育,即将水花直接放入培肥的水池中培育,但这种方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肥水池的水质不好控制,易引起鳅苗缺氧死亡;二是肥水池中的有害生物,尤其是枝角类动物会伤害鳅苗。因此,目前大鳞副泥鳅的苗种培育成活率普遍很低,仅10%~20%。苗种培育成活率低已成为制约成鳅养殖规模化的主要瓶颈,造成人工养殖苗种稀缺,价格偏高,并导致了对野生苗种的掠夺性捕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成活率高,能批量生产的大鳞副泥鳅苗种培育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大鳞副泥鳅苗种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造培育池:建造五面光水泥池,面积60~100m2,池深50~70cm;
2)培水:在放苗前5~7天,将培育池消毒并清洗干净,抽老塘水注入培育池,老塘出水口用100目~120目筛绢过滤,再加入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清新水,老塘水与清新水按1:0.5~1体积比配合作为培育水体,水深25~35cm,水体杀虫;
3)放苗:将刚孵化出的水花放入培育池中,放养量60~80万尾/亩,增氧,保持溶氧至少为8mg/L水;
4)开口:当水温22~25℃,水花入池第2~3天,发现有水花开始平游时,均匀泼洒投喂新鲜牛奶,每亩投喂500~1500ml,上下午各一次;
5)投饵:水花入池第4天起,水花明显开食,即投喂粉碎的水蚯蚓,每亩投喂300~500g,上、下午各一次;
6)育成:经过7~10天的培育,水花体长达到0.9~1.1cm,此时浮游生物大量生成,为鳅苗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地生境。
7)防虫:经过10~15天的培育,监测水体中有无有害生物,用三环绝杀、车轮一次净、纤虫清等绿色广谱杀虫剂预防;
8)出苗:经过20~30天的培育时间,鳅苗已长成3~4cm,即可转入成鳅养殖池养殖。
上述培育期内,每7~10天加清新水一次,每次加水深3~5cm。
上述培水时用99%晶体敌百虫0.7ppm杀虫。
本发明方法采用半肥水下塘:肥水下塘的优点是天然饵料丰富,但是水质不易掌握,同时肥水中存在大量的枝角类动物,会伤害鳅苗,尤其是水花。半肥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水中存在部分轮虫及虫卵等天然饵料,但水质清新,水花能良好的生长发育。
本发明方法还选择了合适的开口饵料—鲜牛奶。由于鲜牛奶营养丰富全面并具有良好的物理属性,既可作为水花最好的开口饵料,又是培养天然饵料轮虫的最好培养基。虽然豆浆也是培养天然饵料的好基料,但它只能用于肥水,并且易造成水质恶化和鳅苗缺氧,及产生气泡病。鲜牛奶的另一个优点是,不需要加工,易购买和储存。
本发明方法中采用半肥水下塘,合适开口,同步生长,一次育成;
一、半肥水下塘:培育池水中有一半是老塘水,经过100目~120目筛绢过滤后,大部分大型枝角类动物被过滤掉,又经过敌百虫的杀灭,不会对水花苗造成伤害,同时有一半是清新水,水花下塘后有一个相对良好的水质环境。
二、合适开口:当水花下塘后,有1~2天是依靠自身卵黄提供营养,当卵黄吸收完毕,即开口摄食饵料,此时由于水花很弱,同时口裂细小,不到200um,开口对其后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选择鲜牛奶作为水花的开口饵料,鲜牛奶是水溶性乳液,在水中呈轻微悬浮状,同时营养丰富全面,刚开口的鳅苗不需要太主动摄食,也能食到。反观蛋黄,虽然经过筛绢过滤,但还是呈固体微粒状,投入水中会迅速沉入水底,大部分鳅苗无法摄食到。
三、同步生长:老塘水中部分幼小轮虫及卵流入池水中,在牛奶的营养下,也逐渐发育成熟并繁殖,这又为鳅苗的生长提供了很好的天然饵料。
四、一次育成:良好的水质加上合适的开口饵料,以及充足的天然饵料和投入的动物饵料水蚯蚓为鳅苗提供了很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鳅苗生长很快,只需20~30天就能长成3~4cm左右,即可转入成鳅池养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壮志,未经杨壮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38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薄升降铰链结构
- 下一篇:安全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