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色金针菇菌种培养基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4032.3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7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项春荣;王雪峰;高红霞;张锁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丹徒区正东生态农业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1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色 金针菇 菌种 培养基 配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特别是一种白色金针菇菌种培养基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其生物学形态特征:金针菇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丝通常呈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金针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菌盖呈球形或呈扁半球形,直径1.5~7厘米,幼时球形,逐渐平展,过分成熟时边缘皱折向上翻卷。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湿时有粘性,色黄白到黄褐,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较稀疏,长短不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菌柄中央生,中空圆柱状,稍弯曲,长3.5~15厘米,直径0.3~1.5厘米,菌柄基部相连,上部呈肉质,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黑褐色短绒毛,担孢子生于菌褶子实层上,孢子圆柱形,无色。
现有技术的白色金针菇菌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即PDA培养基,由去皮马铃薯,即将马铃薯削去表皮,用水洗净后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用纱布过滤;再加入葡萄糖粉、琼脂;最后倒入培养菌种用的已经消毒杀菌的容器中,等待自然冷却后,即成为白色金针菇菌种培养基。
现有技术的白色金针菇菌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如下不足和缺陷:
1、其主要成分的马铃薯质量及有效成分不稳定。
如《金针菇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书中15页18.金针菇菌种常用配方是什么?“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酸碱度自然。”
作为主要成份的马铃薯质量及有效成分不但受品种、产地不同的影响,就是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不同的气候条件的影响而质量及有效成份出现差异,马铃薯容易自然发芽,因此还不但受到每批马铃薯贮存期不同而质量及有效成分出现差异,而且发芽的马铃薯会产生毒素,不能用来制备菌种培养基。
2、制备方法难以掌握,造成制备的菌种培养基质量不稳定。如前所述将马铃薯削去表皮,用水洗净后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用纱布过滤;再加入葡萄糖粉、琼脂;最后倒入培养菌种用的已经消毒杀菌的容器中,等待自然冷却后,才能成为白色金针菇菌种培养基。削去表皮切成小块工序麻烦,加水煮烂工序火力和时机不容易掌控,纱布过滤繁杂耗时,不但制备方法难以掌握,而且诸多因素造成制备的菌种培养基质量不稳定。
由此可见,研究并设计一种有效成分稳定的,制备方法又容易掌握的因而质量较高的白色金针菇菌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研究并设计一种有效成分稳定的,制备方法又容易掌握的因而质量较高的白色金针菇菌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白色金针菇菌种培养基配方,包括原料和水溶液,其特征是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量比例组分:麦芽浸膏细粉0.5-0.8%、葡萄糖粉0.5-1.5%、蛋白胨粉0.1-0.4%、马铃薯粉0.5-1.0%、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其中较优的白色金针菇菌种培养基配方为原料包括以下重量比例组分:麦芽浸膏细粉0.6%、葡萄糖粉0.7%、蛋白胨粉0.2%、马铃薯粉0.6%、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
白色金针菇菌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A、培养基配制:将原料中的麦芽浸膏细粉、葡萄糖粉、蛋白胨粉、马铃薯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溶于水中充分搅拌直到全部溶解成原料水待用;
B、对步骤A中制备的原料水溶液加热至沸腾,然后倒入培养菌种用的容器中,经高温杀菌,等待自然冷却后,即成为白色金针菇菌种培养基。
本发明实施得到的白色金针菇菌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经实际试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显示了如下有益效果:
1、有效成份稳定。与主要成分是马铃薯的现有技术PDA培养基相比,本发明实施得到的白色金针菇菌种培养基中马铃薯粉仅占0.5-1.0%,其他组分是质量稳定的麦芽浸膏细粉、葡萄糖粉、蛋白胨粉、磷酸二氢钟、硫酸镁,它们的重量比例组分总数达1.25-3.05%,是马铃薯的重量比例组分的2.5-3.05倍,而且是马铃薯干粉。因此,即使马铃薯粉有效成份存在差异,也难以影响整个培养基的有效成份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丹徒区正东生态农业发展中心,未经镇江市丹徒区正东生态农业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40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