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苦荞面皮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5714.6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0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兰 |
主分类号: | A23L1/10 | 分类号: | A23L1/10;A23L1/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6000 陕西省商洛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荞面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众食品的生产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苦荞面食的生产方法,属于新型健康功能食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面皮,有人考证其最早源于西北,始于秦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成为流传大江南北,家喻户晓、老少皆宜的一种大众食品。虽然,源远流长,且深受大众喜爱,但是,长期以来饮食方法单一:仅有热吃和凉调;制作原料更是十分单一:主要是小麦粉和大米粉。这些早已远远无法满足广大群众日益提高的饮食需要。
社会大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保健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对于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认识空前重视,人们迫切需要新原料、新口味的食品,更希望天然绿色的有益身体健康的新型食品的出现。
本发明正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在高血脂、高血压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大众健康的情况下,经过多年反复研发才取得成功的。
本发明以苦荞面粉、土豆淀粉和小麦面粉为原料,经过科学配比,加工一种有对肠胃和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保健功效的新型面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以苦荞面粉、土豆淀粉和小麦面粉为原料,经过科学配比,生产一种有益肠胃和心脑血管的新型面皮的配方。
本发明苦荞面皮,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的有效成分组成:苦荞面粉:土豆淀粉和小麦面粉=20%-50%:20%-50%:20%-30%,各原料组分的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
本发明之中:
加入20%-50%的苦荞,《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在《千金要方》、《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中对苦荞都有记载:可安神、活气血、降气宽肠、清热肿风痛、祛积化滞、清肠、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抗炎、抗过敏、强心、减肥、美容等功效。其拥有独特、全面、丰富的营养成份,而且药用特性好,有人体所必须的多种营养成份,所以被世界营养学家誉为人类的“天然黄金搭档”。
加入20%-50%的小麦面粉,其为小麦经磨制加工而成,其主要成分是淀粉,其次还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是大众最熟悉且日常食用原料,也是人们从古至今加工面皮的主要原料。
加入20%-30%的土豆淀粉,其为大众日常食用的土豆加工而成。土豆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还含有人体必须的21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1.B2.B6.C以及胡萝卜素、纤维素、钙、磷、铁、钾、钠、碘、镁和钼等。土豆中含的脂肪非常少,只有百分之零点一,每天吃上土豆,摄入脂肪也不多,这样就可使多余的脂肪逐渐代谢。中医认为土豆能和胃调中、健脾益气,对治疗胃溃疡、习惯性便秘等疾病有裨益,兼有解毒、消炎的作用。土豆有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的作用。土豆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优质纤维素,在人体延缓衰老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土豆富含的膳食纤维、蔗糖,有助于防治消化道癌症和控制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其中的黏体蛋白质,能预防心血管疾病。与其他富含钾元素的食物如香蕉、杏、桃一样,土豆能减少中风的危险,且无任何副作用。有学者指出,每日吃1个土豆,即可使中风的机会下降40%。土豆淀粉的加入,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根据苦荞面粉粘合性差的特点,增加本发明苦荞面皮的粘性,增加其柔韧性,让人吃起来口感更好。
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苦荞面粉、土豆淀粉和小麦面粉为原料,各原料之间的配比为:苦荞面粉:土豆淀粉和小麦面粉=20%-50%:20%-50%:20%-30%,各原料组分的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在此原料配比的前提基础上,按照传统的面皮熟化方法或者专用面皮加工设备熟化,即可加工出感官新颖、柔韧适口,且对肠胃和心脑血管具有明显保健功能的新型面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以苦荞面粉、土豆淀粉和小麦面粉为原料,经过科学配比,生产一种有益肠胃和心脑血管的新型面皮的配方。
本发明苦荞面皮,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的有效成分组成:苦荞面粉:土豆淀粉和小麦面粉=20%-50%:20%-50%:20%-30%,各原料组分的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
本发明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兰,未经李晓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57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