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共淡水水域移殖放流海水梭鱼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6105.2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2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阳清发;马秋兰;杨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青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共 淡水 水域 移殖放流 海水 梭鱼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类移殖放流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近岸河口海洋鱼类——梭鱼移殖放流到天然渔业水域的方法,是适用于湖泊、江河、水库、景观水体、人工湿地系统的公共水域移殖放流的方法和活动。
背景技术
天然渔业水域渔业资源衰退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明显,经济建设使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输入天然渔业水域,水生动物转化利用天然渔业水域营养物质的能力逐渐下降,自然水域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水质恶化,水生动物净化处理能力越来越不能满足污染排放的要求,公共水域生态系统失衡。近年来我国已在大力整治湖泊环境,包括:污水截流、生态清淤、退渔还湖、动力还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和环湖林带建设等,然而,上述的综合治理是外源性的,调控改善水质效果并不显著,而运用生物内源性手段,即利用鱼、虾、贝、藻为主要实验生物进行水生态修复,效果更为明显。以渔治水,修复与重建水体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结构,实现湖泊水功能和服务价值,维持稳定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可以达到外源性手段所不能及的目的。因此,制订最佳渔业规模和生产方式,发展以“水为中心”的净水渔业是一项渔业和环保双赢的发展路径,确保水域良好生态环境和渔业持续利用。
增殖放流是净水渔业的技术措施,我国开展得比较早,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增殖放流,初期规模和影响都比较小,最近几年农业部和各地政府及渔业部门都非常重视增殖放流这项工作,每年都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影响越来越大,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从2007年到2009年,全国投入增殖放流的资金11亿多元,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630多亿尾,每年全国组织增殖放流活动上千次,其中有一些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如农业部与广东、辽宁等5个省级政府联合组织开展的增殖放流活动,当天有106个地方同时开展。
增殖放流可以改善水质和水域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当的鱼类放养,改善淡水水域鱼类种群组成,优化水生生物食物链,促进能量和物质的正确流动,保持水生态平衡,达到“以渔治水和以渔养水”的目的。放流品种不一样,作用也不一样,如一些鱼类、贝类等滤食性品种,可以滤食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藻类可以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可以分解到水里面去,通过这种作用净化和改善水质,使水生生物成为碳汇生物,起到减排的作用。近年大力开展增殖放流工作,为修复水域生物多样性,增殖渔业资源,确保水生生物安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品种必须是原种或原种子一代苗种,禁止向天然水域放流杂交种、转基因种、外来物种及其它种质不纯的物种,这种规定制约了海洋水生动物在淡水天然水域的放流,放弃了海洋水生动物对淡水天然水域的净化能力。
增殖放流是养殖环境清洁工程在天然渔业水域的应用。在公共淡水水域,以现代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水体特定的环境条件,通过人工放养适当的鱼类,以改善该水域的鱼类群落组成,保障生态平衡,从而既达到保护水环境,又能充分利用水体的渔产力。
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又名赤眼鲻,是大型近岸河口海洋鱼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北多南少,性活泼,喜跳跃,栖息于河口及港湾内,并可进入淡水,幼鱼喜欢集群,有明显的趋光性及趋流性,梭鱼适盐范围为0~38%,能在水温3℃~35℃的水域中生活,最适水温为12℃~25℃。梭鱼个体大,生长潜力和转化净水能力显著,它只能在海水里繁殖,以藻类和腐屑物质为食,能够在淡水环境中作为清洁生物加以利用,发挥梭鱼在公共淡水水域作为碳汇渔业对象的价值。文献报道中至今未见在湖泊、江河、水库、池塘、人工湿地的公共淡水水域移殖放流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大水面环境净化能力的不足,提供一种淡水环境放流增殖梭鱼的方法,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不存在二次污染,由于梭鱼以腐屑有机质为食,放流梭鱼能强化水域净化能力;梭鱼是海水鱼类,在淡水水域属于外来物种,所以增加了增殖放流种类;放流梭鱼增加水产品产量同时转化利用水域环境中的有机质,净化水域环境,增加经济和社会价值;但是梭鱼在淡水中只能生长而不能繁殖,其种群数量随着捕捞而减少,没有物种入侵风险。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61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