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簧床垫的弹性支承组件及弹簧床垫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6469.0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4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庆义 |
主分类号: | A47C27/04 | 分类号: | A47C27/04;A47C27/05;A47C27/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床垫 弹性 支承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类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弹簧床垫的弹性支承组件及弹簧床垫。
背景技术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床是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必需品。过去,床是是在坚硬的床板上铺设稻草或棉垫组合构成,这种结构即可以保证床面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同时接触人体部分又较为柔软暖和。然而,对于炎热的夏天来说,稻草或棉垫层会导致与人体接触部分通风和散热效果差,而直接睡在坚硬的床板面上会使人感觉很不舒服。弹簧床的发明,由于其固有的弹性特征,较之于过去的床板硬床,可使人既感觉柔软舒服,又由于弹簧层中各弹簧之间设有间隔,从而具有较好的通风散热效果。现有的弹费床垫通常由弹簧骨架和将弹簧骨架包覆的包覆面构成。就弹簧骨架而言,它实际上是一个由若干支承弹簧相互排列而成的一个弹性支承层。现有弹簧床垫的主要缺点,一是弹簧的初始阶段存在间隙和弹性性能不稳定,二是弹簧骨架较为松软,变形大,会影响长时间睡眠的舒适性,甚至睡眠者会有腰酸、背痛、不舒服的感觉。
为解决上述缺陷,床垫设计师们做了各种改进,从中国专利局公开的文献看,俱是对弹簧的材料、性能、各弹簧的布局方式进行的改变,床垫使用时间长后,仍具有上述不足。因此,有必要对上述现有产品作更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弹簧床垫及其弹性支承组件,其可被预压缩,可有效改善弹簧床垫的受力变形性能。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提出的弹性支承组件技术方案是:
一种弹簧床垫的弹性支承组件,包括支承弹簧和给所述支承弹簧施压,以使所述支承弹簧处于预压缩状态的预应力构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弹簧床垫,包括弹性支承层和位于所述弹性支承层外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弹性支承层包括多个并列排布的支承弹簧,所述支承弹簧处于预压缩状态。
具体地,所述支承弹簧被预压缩至弹性稳定阶段。
具体地,所述支承弹簧被预压缩的变形量至少为该支承弹簧自由高度的38.2%。
具体地,所述支承弹簧被预压缩的变形量至少为该支承弹簧自由高度的50%。
具体地,所述支承弹簧被预压缩的变形量至少为该支承弹簧自由高度的61.8%。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承层还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给所述弹性支承层内的所述支承弹簧施压以使该支承弹簧处于预压缩状态的预应力构件。
具体地,所述预应力构件设置于所述支承弹簧的中心轴线上,或者所述预应力构件与所述支承弹簧的中心轴线或伸缩方向平行。
具体地,所述预应力构件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承弹簧的上下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预应力构件为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承弹簧上下两端的线绳,所述线绳两端连接点之间的自由长度小于所述支承弹簧的自由高度;或者,所述预应力构件为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承弹簧上下两端的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自由长度小于所述支承弹簧的自由高度;或者,所述预应力构件为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承弹簧上下两端的套筒构件或气缸组件,所述套筒构件或气缸组件可自由伸缩的总长度小于所述支承弹簧的自由高度;或者,所述预应力构件为用于容纳并压缩所述支承弹簧的安装袋或侧壁为柔性的筒状构件,所述安装袋或筒状构件的高度小于所述支承弹簧自由高度;或者,所述预应力构件为可将所述支承弹簧预压缩并缠绕固定的绳带或柔性栅格状构件或布片。
进一步地,所述支承弹簧的上下两端还设置有支架,所述预应力构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上;或者所述支承弹簧的上下两端还设置有为条状或片状或线状的联结构件,所述预应力构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联结构件上。
具体地,所述预应力构件为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承弹簧上下两端之支架或联结构件上的线绳,所述线绳两端连接点之间的自由长度小于所述支承弹簧的自由高度:或者所述预应力构件为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承弹簧上下两端的支架或联结构件的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自由长度小于所述支承弹簧的自由高度;或者,所述预应力构件为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承弹簧上下两端之支架或联结构件上的套筒构件或气缸组件,所述套筒构件或气缸组件可自由伸缩的总长度小于所述支承弹簧的自由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庆义,未经曾庆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6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缠绕式音频线
- 下一篇:接地式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