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高效汽车增压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6704.4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7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黄贤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贤斌 |
主分类号: | F02B33/40 | 分类号: | F02B3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3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高效 汽车 增压 | ||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增压器。
二、背景技术:
公知的汽车增压器有涡轮增压器、机械增压器、电子增压器几种品类。
1、涡轮增压器的技术特点是发动机排放的废气驱动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旋转,并产生增压空气气流,提供给发动机增氧助燃,其技术优势是不需另外浪费油、电等动力资源就可实现增压,汽车车速越快,增压效果相对更好,这也是越来越多汽车厂家使用该技术的原因。但涡轮增压器的技术缺点也很明显,汽车起步后在较低的转速时,例如在约2000转以下,涡轮增压器得不到足够的驱动废气动力,汽车没有增压效果,只有发动机转速达到大约2000转以上,汽车才能产生增压动力效果;其次,涡轮增压器需要发动机废气流驱动,该废气是高温高压废气,对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器的高温密封技术要求高,高温高压废气也容易损伤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器,影响汽车的正常工作,所以这是涡轮增压器的汽车保养成本高过普通汽车的原因,其保养成本大约是普通汽车的一倍以上。
2、机械增压器的技术特点是汽车的驱动源来源于汽车的驱动轴,它是通过在驱动轴上加一组齿轮,带动风扇旋转产生高速空气流,给发动机加氧助燃,从而产生增压动力效果。机械增压器的优点是它的动力源来自汽车的驱动轴产生的直接机械驱动,所以低速时就可带动风扇旋转产生高速空气流给发动机加氧助燃,实现增压效果,其次,机械增压器的运行环境是在正常气温条件下,没有高温对机械的损害影响,所以机械增压器汽车的保养成本和普通汽车一样,成本低。机械增压器的缺点是其动力源自汽车的驱动轴的机械驱动产生,所以它的运行会产生油耗,也就是汽车油耗高;其次是汽车在高速阶段,受发动机转速限制,机械增压器的增压效果下降,使用没有涡轮增压器的效果好。
3、电子增压器的技术特点是通过汽车电瓶的电源,使电子增压器的电机运行带动风扇旋转产生高压空气流,给发动机加氧助燃。电子增压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汽车保养成本也相来说较低。缺点是电子增压器的电机在长期高速运行的背景下,使用寿命有限,一般两年左右需更换电机,故障偶然发生时,给用户的正常使用和维护造成较大的影响;其次,其动力源自电瓶,也就是说会耗油,增加汽车的油耗。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高效汽车增压器,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受高温气体影响,不消耗汽车能源,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运行效率高的新型汽车增压器。
2、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高效汽车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在圆筒外壳内,由吸气风扇、支架、转轴、轴承、齿轮组成的吸气机构;由变速齿轮组、转轴、轴承、支架组成的变速机构;由排气风扇、支架、转轴、轴承、齿轮组成的排气机构等;所述吸气机构通过支架固定在圆筒内的一端,变速机构固定在圆筒内中间,排气机构通过支架固定在圆筒内的另一端;吸气机构与排气机构的齿轮分别与变速机构的齿轮齿合。
3、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运作在常温环境,没有高温损耗影响,也不需要损耗汽车的油、电瓶电资源,在汽车正常运行环境下,既可降低维护成本,也节约汽车能耗。其次,本发明的变速机构,在汽车低速时就能产生高速风压提供发动机加氧助燃,发动机转速越高,增压效果越明显,既有机械增压器的效果,也有涡轮增压器的效果,起到节能增效的作用。
本发明的吸气风扇吸气转动时,吸气机构转轴上的大齿轮与变速机构的小齿轮齿合转动,驱动变速机构的齿轮组转动,变速机构的大齿轮与排气机构的小齿轮齿合转动,产生高变速比,带动排气风扇高速旋转,从而产生高速风压。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固定在汽车滤清器与汽车发动机进气口中间,本发明的吸气风扇端与汽车滤清器过滤出气口固定连接,本发明的排气风扇端与汽车发动机吸氧进气支管固定连接。当汽车发动机发动运转,发动机运转产生的吸力,把空气气流通过滤清器过滤后到出气口,进入本发明的增压器,该气流先是驱动本发明增压器的吸气风扇转动,吸气风扇的转动带动转轴上的大齿轮与变速机构的小齿轮齿合转动,变速机构齿轮组的大齿轮齿合排气机构的小齿轮转动,通过多级变速产生高的变速比,带动排气风扇以数倍于吸气风扇的高转速产生大风量风压,该大气流通过汽车发动吸氧进气口进入发动机,给发动机提供足够的加氧助燃,使汽车发动机的汽油提高燃烧效率,增强汽车动力的效果。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剖面构造图。
图2是本发明正面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吸气机构的支架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吸气机构的侧面透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贤斌,未经黄贤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67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