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碳纳米管三维网络薄膜的应变传感器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36811.7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8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卢少微;贲强;张海军;高禹;聂鹏;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7/16 | 分类号: | G01B7/16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甄玉荃 |
地址: | 11013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三维 网络 薄膜 应变 传感器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碳纳米管三维网络薄膜的应变传感器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1)碳纳米管和表面分散剂的混合物通过机械融合的方法制备碳纳米管的单分散水溶液,其中碳纳米管选用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功能化碳纳米管,表面活性剂选用TX-100,SDS、SDBS,碳纳米管的水溶液浓度控制在0.01-2.5wt%,表面活性剂:碳纳米管质量比=20:1-1:1,机械融合法主要包括研体研磨、磁力搅拌、超声分散、高速离心法;
(2)将碳纳米管的单分散水溶液倒入真空吸滤装置的上容器在过滤膜上抽滤成膜,过滤膜选用孔径为0.22或0.44μm的混纤膜或PTFE膜,控制真空度为40-100kpa;
(3)将碳纳米薄膜与过滤膜一同放入不锈钢板间压实,放入烘箱内50-150度固化1-10小时,固化完成后剥离滤膜后得到碳纳米管三维薄膜;
(4)从碳纳米管薄膜上切下长方形结构,利用导电胶将铜导线固定于碳纳米管薄膜表面,将此传感器埋入复合材料内部或外贴于复合材料外部)特定位置,按复合材料固化工艺固化成型;
(5)复合材料静态拉伸实验过程中,利用四探针法分别测量碳纳米管薄膜的电流与电压变化,计算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电阻变化-应变关系曲线,拟合得到应变传感系数S值如下:
其中,S为应变传感系数;ΔR为电阻变化;R0为初始电阻;ε为应变;
(6)该碳纳米管三维薄膜应变传感器的电阻率可达到10-3-10-5Ω·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三维网络薄膜的应变传感器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具体步骤实现的:
a、碳纳米管和表面分散剂的混合物通过机械融合的方法制备碳纳米管的单分散水溶液,其中碳纳米管选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活性剂选用TX-100,碳纳米管的水溶液浓度控制在0.1wt%,表面活性剂:碳纳米管质量比=5:1,机械融合法主要包括研体研磨、磁力搅拌、超声分散、高速离心法;
b、将碳纳米管的单分散水溶液倒入真空吸滤装置的上容器在过滤膜上抽滤成膜,过滤膜选用0.22PTFE膜,控制真空度为60kpa;
c、将碳纳米薄膜与过滤膜一同放入不锈钢板间压实,放入烘箱内100度固化4小时,固化完成后剥离滤膜后得到碳纳米管三维薄膜;
d、从碳纳米管薄膜上切下长方形结构,利用导电胶将铜导线固定于碳纳米管薄膜表面,将此传感器埋入复合材料内部或外贴于复合材料外部特定位置,按复合材料固化工艺固化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三维网络薄膜的应变传感器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具体步骤实现的:
a、碳纳米管和表面分散剂的混合物通过机械融合的方法制备碳纳米管的单分散水溶液,其中碳纳米管选用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功能化碳纳米管,表面活性剂选用TX-100、SDS、SDBS,碳纳米管的水溶液浓度控制在0.01wt%,表面活性剂:碳纳米管质量比=20:1,机械融合法主要包括研钵研磨、磁力搅拌、超声分散、高速离心;
b、将碳纳米管的单分散水溶液倒入真空吸滤装置的上容器在过滤膜上抽滤成膜,过滤膜选用孔径为0.22或0.47μm的混纤膜或PTFE膜,控制真空度为40kpa;
c、将碳纳米薄膜与过滤膜一同放入不锈钢板间压实,放入烘箱内50度固化10小时,固化完成后剥离滤膜得到碳纳米管三维薄膜;
d、从碳纳米管薄膜上切下长方形结构,利用导电胶将铜导线1固定于碳纳米管薄膜2的表面,将此传感器埋入复合材料内部或外贴于复合材料外部特定位置,按复合材料固化工艺固化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未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68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电子传输层的高效有机光伏电池
- 下一篇:通信用光信号调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