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用稀土金属-硫化锡/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制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7514.4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1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黄英;王秋芬;赵阳;王科;王岩;丁娟;宗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4/62;H01M4/1397;C01G19/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稀土金属 硫化 石墨 负极 材料 制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一种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的负极材料,具体为制备一种稀土金属和石墨烯掺杂的硫化锡负极材料,即铈(Ce)和石墨烯(graphene)掺杂的硫化锡(SnS2)(以下简称Ce-SnS2/graphene)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背景技术
锡基材料以其高的理论容量、低成本、低毒性、宽广的实用性是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文献“《Journal of Power Sources》,98-97(2006)pp.198-200”公开了采用声化学法合成的硫化锡材料。方法是将SnC14·5H2O和硫代乙酰胺溶解在水中,再对水溶液在空气中进行声处理,得到不定型的SnS2,而后将其在400℃下煅烧得到晶体SnS2。经过电化学性能测试,其首次放电容量可达到600mAhg-1,经过25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400mAhg-1(在电流密度0.1C,电压范围0-2.0V)。
但是,文献中制备的纯相SnS2具有如下不足:SnS2电极首次放电容量和循环后保持容量较低(即循环性能欠佳)。这是由于锡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体积发生了膨胀和收缩,引起晶粒破碎,结构崩塌,导致电极的破坏,减少了电极的循环寿命,并且其在脱插锂反应时容易“团聚”,致使初始不可逆容量增大。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稀土金属-硫化锡/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制备,克服纯相SnS2首次放电容量和循环后保持容量较低的不足。
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稀土金属-硫化锡/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制备,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将摩尔比为2﹕0.1﹕6﹕0.1的SnCl4·5H2O﹕Ce(NO3)3·6H2O﹕CH3CSNH2﹕CTAB溶解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所述水和乙醇的的体积比为1:4;
步骤2:再加入含有氧化石墨烯的水溶液,搅拌直至完全溶解;所述水溶液中氧化石墨烯的溶解度为0.0~0.60g/100gH2O;
步骤3:然后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160~190℃下反应24~36h;
步骤4:再离心分离,洗涤,再放入烘箱,置于烘箱中45~60℃干燥,得到前驱体;
步骤5:将前驱体在氩气保护下于管式炉中400~500℃烧结1.5~2h,得到Ce-SnS2/graphene材料。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稀土金属-硫化锡/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制备,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得到Ce-SnS2/graphene材料。本发明合成的Ce-SnS2/graphene材料,由于Ce和graphene的掺杂,可以有效地缓解充放电时所引起的体积变化,可以避免材料电极容量衰减过快,同时增加导电性,使得Ce-SnS2/graphene负极材料的容量高于纯相SnS2的循环性能。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合成了稀土金属和石墨烯掺杂的SnS2花状球体,其粒径在100-200nm之间,空隙结构与花状结构都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表面积,从而提高电极材料的容量。
2.本发明合成的Ce-SnS2/graphene材料,由于稀土金属的掺杂,改变了SnS2的晶格结构,为锂离子的脱嵌提供大的晶格空间,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容量以及循环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75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件的防水、防盐雾方法
- 下一篇:一种熔盐渗铝电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