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造桥车的支腿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37589.2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2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巩立辉;张文山;刘元胜;职山杰;梁勇;魏永辰;雷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赵艳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桥车的支腿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架设中,通常梁块节段在梁场预制,地面运输至桥位,再现场将梁块节段拼装成桥,因此,架桥机是桥梁架设中必不可少的工程机械。现有的架桥机,有多个支柱、支腿,在架设和过孔时配合交替运作,这样的结构不仅使得施工效率低,工作周期长,还需要较多的辅助设备进行搬运,使得整体成本提高;同时,过孔繁琐占用较长的时间,转场、过隧道等情况时更是存在拆卸、安装、运输等问题。所有这些都造成了架桥机无论是运输还是架设施工中的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桥车的支腿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造桥车的支腿机构,所述的支腿机构包括直连在造桥车主梁底部的支腿本体、连接在所述的支腿本体下部的支承立柱、连接在所述的支承立柱下部的分载梁以及连接在所述的分载梁下部的支承油缸,所述的支承油缸的底部能够支撑在地面上。
优选地,所述的支腿本体、支承立柱的横截面为箱形。
优选地,所述的支腿本体与所述的支承立柱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支承油缸设置有机械锁。
优选地,所述的支承立柱的上端设置有与墩柱间的顶紧机构和对拉机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支腿机构在造桥车的施工过程中完成对整车的支承,其结构简单,完成支承的转换十分的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附图3为本发明中顶升辅助机构的主视图;
附图4为本发明中顶升辅助机构的俯视图;
附图5-9为本发明中顶升机构的工作过程图;
附图10-12为本发明中支承纵移调节机构的工作过程图;
附图13-25为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图。
其中:1、模块车;10、拉杆;11、拉杆;12、拉杆;13、拉杆;2、分载梁;20、支承牛腿;3、顶升机构;30、顶升立柱;300、箱形节段块;32、顶升辅助框架;33、液压油缸;4、主梁;40、连杆;41、连杆;42、连杆;43、连杆;44、连杆;45、连杆;5、支承纵移调节机构;50、小车;51、千斤顶;52、锁止链轮;53、曲柄压杆;54、锁止爪;55、链条;56、驱动减速机;57、横移滑块;58、横移油缸;6、支腿机构;60、支腿本体;61、支承立柱;62、分配梁;63、支承油缸;7、墩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的一种造桥车,其包括多台模块车1、设置在模块车1上的分载梁2、设置在分载梁2上的顶升机构3、设置在顶升机构3上的主梁4、设置在主梁4顶部的支承纵移调节机构5、设置在主梁4底部的支腿机构6以及液压及电气控制系统。以下具体对各个机构做详细的描述:
多台模块车1纵向排列并设置有两列,两列模块车1中并列的两台模块车1之间设置有模块车连接系,模块车连接系包括两根能够沿水平方向开合的拉杆10。模块车1的车架前后及左右侧均设联接孔位,可左右及前后拼装,这样就可实现不同平台尺寸、不同载重吨位的需求。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模块车1共4台,2主2从,每台均为2纵列4轴线承载平台。
模块车1的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液压传动:各驱动桥悬挂、驱动、转向、车架调平均采用液压传动;
微电控制:通过微电控制,解决驱动系统在行驶时随机出现的“差力差速”和“打滑”问题;
独立悬挂:车辆在起伏路面行驶时,各悬挂油缸可以自行调整,车体能基本保持平稳;
独立转向:各悬挂可以自由回转,实现整车直行、八字转向、以某角度斜行、横行及原位回转等多种转向模式;
并车功能:可以实现纵向和横向并车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75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栅藻藻株及其应用
- 下一篇: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