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控制单元的保护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7793.4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1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雄一;若林龙太;友影良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1/04 | 分类号: | B60K11/04;B60R16/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控制 单元 保护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控制单元的保护构造。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电动车等中,在配置于车身前部的电动机室内例如收纳有电动机、在电动机的上方配置并控制电动机的驱动的动力控制单元(以下,称为PCU)、以及在电动机和PCU的前方配置的散热器。
在这样的车辆中,例如在受到前面冲撞(以下,称为前撞)等的情况下,在从车身前部输入的冲击载荷的作用下,散热器等周边部件被压入向PCU。
对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着一种在电子零件单元的下部设置冷却机构,并使该冷却机构的前端部配置得比电子单元的前端部更靠前方的结构。根据该结构,在前撞时被压入向后方的周边部件在电子零件单元之前先与冷却机构发生干涉,由此可以保护电子零件单元。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99239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散热器上,朝向后方突出形成有使散热器的内外连通的散热器接头,制冷剂通过与该散热器接头连接的制冷剂配管在与PCU的冷却机构之间流通。
在该情况下,散热器的散热器接头在PCU的周边部件之中是高强度部分,在冲撞时,在散热器接头与PCU的框体接触的情况下,框体有可能以其接触部分为起点损伤。
针对于此,考虑了提高框体自身的刚性、强度,但是有制造成本变高、并且重量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低成本化及轻量化,并且可以保护动力控制单元的动力控制单元的保护构造。
为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动力控制单元(例如,实施方式中的PCU5)的保护构造,其在电动车(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电动车1)的电动机室(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室3)内被设置于与散热器(radiator)(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散热器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对的位置上,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动机室的车宽方向两侧分别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有右侧车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右侧车架16a)及左侧车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左侧车架16b),在所述右侧车架和所述左侧车架之间设有在两车架上架设的副框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单元支承框架31),
所述动力控制单元具备:收纳高电压设备(例如,实施方式中的DCDC转换器46)的壳体(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下部壳体52);及相对于所述壳体在上下方向上并列安装、并且在与所述高电压设备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散热片(heat sink)框体(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散热片框体53),
所述副框架在与将所述壳体夹在中间并沿着上下方向的所述散热片框体相反的一侧,沿着车宽方向延伸,并遍及车宽方向保持所述动力控制单元的前端部,
在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动力控制单元之间设有保护托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保护托架91),该保护托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从所述散热器向所述动力控制单元突出的凸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入口散热器接头21)相对,所述保护托架是平板状,且以在上下方向上跨所述壳体的方式设置,所述保护托架中的上下方向一端安装于所述副框架,另一方面,另一端安装于散热片框体,
所述保护托架和所述副框架的安装部位(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位94)相对于所述动力控制单元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向沿着车宽方向的一方侧偏置设置,进而所述安装部位被设置在车身侧固定部位(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车身侧固定部位95)和动力控制单元侧固定部位(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安装片84)之间,其中,车身侧固定部位作为左右的所述车架中所述一方侧的所述车架和所述副框架的固定点,动力控制单元侧固定部位作为所述副框架和所述动力控制单元的固定点。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散热片框体的下部。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散热片框体上形成有与所述散热片框体的内外连通且使制冷剂在所述散热片框体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端口(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入口端口72),所述保护托架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被配置于所述制冷剂端口的车宽方向两侧。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控制单元侧固定部位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被配置于与所述保护托架重合的位置。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托架和所述副框架的所述安装部位沿着车宽方向至少设于两处,所述动力控制单元侧固定部位位于所述至少两处的所述安装部位之间。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77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纸质铅芯盒
- 下一篇:瓦斯抽采钻孔群区域性裂隙场二次注浆封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