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扬声器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8362.X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3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道;陈煜熙;徐文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佑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9/01 | 分类号: | H04R19/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扬声器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扬声器单元,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双振膜结构的扬声器单元。
背景技术
人类最直接的两种感官反应是视觉与听觉系统,因此长久以来,科学家们极力的发展与此相关的元件或系统技术。目前电声扬声器分类主要分为直接、间接辐射型,而驱动方式大概分为动圈式、压电式及静电式扬声器。不论何种扬声器,其构件主要可分为极板、振膜与音腔。
详细而言,振膜可包含驻极体层,驻极体层经充电后在材料内部可产生驻电效果,极板用于接收音频信号而与驻极体层的电荷产生吸引力或排斥力,以带动振膜运动而产生声音输出。现有的扬声器多通过单一极板接收音频信号来驱动振膜振动,其声音输出较为单调而缺乏变化性。目前,虽已有通过双极板来接收音频信号来驱动振膜振动的扬声器,但此类扬声器的振膜结构使得其重量与厚度较难降低。由于振膜厚度是影响音质细腻程度的关键,对功率输出较小的扬声器而言,较难表现出声音的细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扬声器单元,具有低失真的音质表现。
本发明提出一种扬声器单元,包括一第一极板、一第一间隔件、一第一振膜、一第二间隔件、一第二振膜、一第三间隔件及一第二极板。第一极板包括一第一导电层。第二极板包括一第二导电层。第一振膜设置于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第二振膜设置于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第一间隔件接触第一导电层与第一振膜。第二间隔件设置于第一振膜与第二振膜之间。第三间隔件接触第二导电层与第二振膜。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用于接收一音频信号,且第一振膜与第二振膜用于根据音频信号而相对于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振动,以产生对应的声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极板包括一第一电极层,第二极板包括一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及第二电极层位于该扬声器单元的两相对外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极板包括多个第一开孔,第二极板包括多个第二开孔,这些第一开孔及这些第二开孔用于供声音输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振膜包括一第一驻极体层及一第三导电层,且第二振膜包括一第二驻极体层及一第四导电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间隔件包括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第一间隔件的第一面接触于第一导电层,第一间隔件的第二面接触第一驻极体层,第三间隔件包括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第三间隔件的第一面接触第二驻极体层,第三间隔件的第二面接触第二导电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导电层与第四导电层分别接触第二间隔件的相对两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间隔件与第三间隔件实质上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间隔件、第二间隔件及第三间隔件分别包括一外框单元与位于外框单元内的一支撑单元,第一间隔件、第二间隔件及第三间隔件的这些外框单元与这些支撑单元之间所分别形成的图案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间隔件与第三间隔件的高度范围约在120微米至400微米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间隔件的高度小于30微米。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扬声器单元通过在第一振膜的第一驻极体层与第二振膜的第二驻极体层上灌注电荷,且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连接于交流电压源以同步输入音频信号而驱动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振动,使得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的两侧能够均匀地受力而使得对应音频信号的声音输出较为真实。此外,通过高度极小的第二间隔件使第一振膜与第二振膜之间极为接近,以降低声音的失真率,并且,由于第一振膜与第二振膜被第二间隔件隔开,可避免第一振膜与第二振膜接触导致厚度增加而影响音质表现的状况。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扬声器单元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扬声器单元的第一间隔件的示意图;
图3及图4是图1的扬声器单元的操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交流电压源;
100:扬声器单元;
110:第一极板;
112:第一电极层;
114:第一导电层;
116:第一开孔;
120:第一间隔件;
122:第一面;
124:第二面;
126:外框单元;
128:支撑单元;
129:声音通道;
130:第一振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佑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佑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83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