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夹心保温混凝土剪力墙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8790.2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2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84;E04B1/80;E04B1/98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刘文生 |
地址: | 11003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夹心 保温 混凝土 剪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节能墙体,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建筑采用的双层夹心保温混凝土剪力墙。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煤炭、天然气这三种传统能源占能源消费约90%以上,其中石油占一半以上。然而2004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最新数据显示,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仅供开采41年;全球天然气储量为176万亿立方米,仅供开采63年。日本权威能源研究机构也申明,全球煤炭埋藏量10316亿吨,可开采231年;核反应原料铀已探明储量436万吨,可供72年使用;可见,全世界最为依赖的能源——石油与天然气,在21世纪的前半,就将日趋枯竭。因此,在世界能源供给结构转轨的大趋势下,不考虑建筑节能而建造的房屋,终有一日会因为没有能源可用而被社会淘汰。随着能源价格逐步上涨,居高不下,很多高耗能建筑开始出现因承担不起昂贵的能源维持费用而被迫停用,或者售价、租金一降再降的现象。美国企图掌控全球石油供给,强力遏制我国、欧洲的发展,因此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挑战:(1) 人均储量少,先天不足,但能耗效率却低;(2) 我国成为能源消耗大国,进口依赖度提高;(3) 能源成为我国经济命脉所在,威胁国家稳定安全。能源的供给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与国民生产。据科学数据表明,按目前的开采水平,我国石油资源和东部的煤炭资源将在2030年耗尽,水力资源的开发也将达到极限。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多年来,夏季由于高峰电力不足和峰谷差增大,致使许多城市不得不拉闸限电。而全国范围内的天然气提价、空调和供暖能耗上升导致的电力、天然气供应不足早已成了不争的事实。
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40%,我国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仍是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3~5倍,在一些严寒地区,建筑能耗已占到当地社会总能耗的50%,已逐渐成为了能耗的主体之一。随着我国城乡建筑总量不断迅速增加,能源问题日益严重。如延续目前的建筑能耗状况,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接近目前全国能耗的三倍。因此,国务院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把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列为优先发展领域。建筑节能是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缓解能源紧张、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这对矛盾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因此,降低建筑能耗,对降低社会总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建筑能耗中,通过外墙造成的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50%左右,因而,重视墙体保温工作,努力降低能耗,提高外墙的隔热性、气密性已成为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许多发达国家从1973年世界性石油危机开始,就意识到建筑节能、墙体保温的极端重要性,不断修订标准提高节能要求,目前已出现了“零能耗”住宅标准,并且已有少数达标建筑投入使用。虽然我国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相继发布,但建筑能耗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建筑节能已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紧缺的矛盾不断加剧,解决能源问题十分紧迫,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势在必行。
国外建筑节能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导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促使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措施节约能源,由此提出了建筑节能的概念。国外建筑节能发展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从“节约能源”到“提高能效”,再到“绿色、生态、可持续”。像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大量的新型保温材料、新型采暖空调设备和诸如太阳能利用技术、遮阳技术、自然通风等新技术被运用到新建筑以及已有建筑的改造中,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美国开展绿色建筑工作已有十多年,力求做到建筑舒适与节能的高度统一;在欧洲有零能耗、零排放的住宅,利用太阳能自给自足,能够蓄热和蓄电,除满足建筑本身用能外,还能源源不断地向电网输电,需用时再取回来,夏天储备的能耗可以到冬天使用。对于建筑能源系统,除了普通意义上的建筑节能,还强调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内的利用和减少对地球的环境污染,更注重的是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生态平衡,以求达到可持续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87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