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的杀虫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0239.1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7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袁静;陈杰;孔小林;张晓铭;董德臻;胡冬松;邢家华;郁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90 | 分类号: | A01N43/90;A01N43/56;A01P7/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5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阿维 菌素 氨基 杀虫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虫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含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鳞翅目害虫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害虫(如螟虫、锦铃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等),严重危害我国的农业生产。而在农业生产实际过程中,害虫抗药性是影响害虫防治重要的问题。防治抗性害虫的有效方法是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同时,农药的复配也是扩大防治谱和提高防效的有效措施。
ZJ3757属于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式(I):
化学名称为:N-(2-(叔丁胺甲酰基)-4-氯-6-甲基苯基)-1-(3-氯吡啶-2-基)-3-氟甲氧基-1H-吡唑-5-甲酰胺,分子式:C22H22C12FN5O3,相对分子质量:494.35。ZJ3757属于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该化合物杀活性与为杜邦公司的氯虫苯甲酰胺杀虫活性基本相同,属于鱼尼丁受体作用剂类杀虫剂,这类化合物可与鱼尼丁受体结合,导致Ca2+释放的失控和流失,使肌肉细胞的收缩功能瘫痪,是全新作用机制的化合物。经药剂处理后的害虫表现为进食迅速停止、乏力、反胃和肌肉瘫痪,直至死亡。这类杀虫剂杀虫谱广、残效期长、毒性低,对环境友好,与现有的各类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可以有效地防治各种鳞翅目害虫及某些鞘翅目幼虫、成虫,还可以用于防治蚂蚁、白蚁等害虫。
阿维菌素(Avermectin)是一种大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对叶片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且残效期长。甲氨基阿维菌素(epimethylamino-4-deoxyavermectin benzoate(b1a andb1b))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开始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它具有超高效,低毒(制剂近无毒),无残留,无公害等生物农药的特点,与阿维菌素比较首先杀虫活性提高了1~3个数量级,对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和其它许多害虫及螨类的活性极高,既有胃毒作用又兼触杀作用,在非常低的剂量(0.084~2g/ha)下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在防治害虫的过程中对益虫没有伤害,有利于对害虫的综合防治,另外扩大了杀虫谱,降低了对人畜的毒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农业害虫防治的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能充分利用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能够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和降低成本。
为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农业杀虫剂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组分,第一种活性组分为具有如上结构式(I)所示的ZJ3757,即N-(2-(叔丁胺甲酰基)-4-氯-6-甲基苯基)-1-(3-氯吡啶-2-基)-3-氟甲氧基-1H-吡唑-5-甲酰胺,第二种活性组分为以下结构式(II)所示的阿维菌素或结构式(III)所示的甲氨基阿维菌素,所述第一种活性组分与第二种活性组分的重量配比为20:1~1:20。
阿维菌素,英文名:Avermectin,分子式为C48H72O14(B1a)·C47H70O14(B1b),分子量:(873.09);(859.06),具有如下结构式(II):
甲氨基阿维菌素,英文名:epimethylamino-4-deoxyavermectin benzoate(b1a andb1b),分子式:C56H81NO15(B1a);C55H79NO15(B1b),分子量:1008.3(B1a);994.2(B1b),具有如下结构式(III):
在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中,各活性组分的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化合物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的程度。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中,第一种活性组分与第二种活性组分的重量配比优选为4:1~1:4,进一步优选为2:1~1:2。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含有载体,载体可以是固体或液体,通常用于配制杀虫剂组合物的任何载体均能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02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