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塑共挤门封条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0451.8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1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时乾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万朗磁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00 | 分类号: | B29C47/00;B29C47/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塑共挤门 封条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冰箱、冷柜等电器用的磁性门封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热塑性塑料和磁粉的共混物共挤而成门封条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由于密封方便开启的双重要求,冰箱、冷柜等门的开合处都要用到磁性门封条,其门封条大部分是以改性无毒的软质PVC先挤出门封胶套,成型后在门封胶套的磁条气囊中穿入磁条构成,其作用是密封箱门,使箱内与外界环境隔绝。
现有的门封条是由PVC门封胶套与磁条两部分材料构成,磁条是一种磁性塑料,主要是指以塑料或橡胶为粘合剂通过挤出制成的磁体;胶套是由热塑性塑料通过挤出而制成。胶套经切割后,把磁条穿入胶套上的磁条气囊中进行焊接成型。其加工过程程序比较多,最少得三步才能完成,先是分别制备门封胶套与磁条,最后再将磁条穿入门封胶套的磁条气囊中进行焊接成型。所以其生产步骤多、流程长,增加了设备和人工成本投入,增加能耗;同时也不利于生产管理。另外在穿磁条时,会存在磁条过短或磁条过长的现象,使磁条与门封胶套不配合,影响门封条的质量与使用效果,从而导致材料浪费,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加工简便的用于冰箱、冷柜等制冷设备上的磁塑共挤门封条的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磁塑共挤门封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热塑性塑料的原料通过单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热塑性塑料物;
(2)将磁塑共混物的原料进行共混,然后通过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磁塑共混料;
(3)将热塑性塑料物与磁塑共混料共同加入共挤模具中进行挤出成型,得门封胶套,并冷却定型;
(4)对(3)中门封胶套中的磁塑共混料进行加磁,使磁塑共混料中磁粉呈定向排列;
(5)对加磁后的门封胶套进行切割与45度切角,存放不少于12h后,再经过焊接制成磁塑共挤门封条。
所述步骤(1)中热塑性塑料为PVC、TPE或TPO软质粒料。
所述步骤(2)中磁塑共混物主要由CPE、分散剂、磁粉组成。
所述步骤(3)中共挤模具主要由成型部、磁塑共混料入口与热塑性塑料物入口组成。
所述步骤(4)中加磁为电压加磁或磁场加磁。
本发明生产门封条的设备为单螺杆挤出机与共挤模具,其中单螺杆挤出机至少有2台,其中1台用来挤出热塑性塑料物,另1台用来挤出磁塑共混料,然后将其挤出的热塑性塑料物与磁塑共混料从磁塑共混料入口与热塑性塑料物入口同时加入共挤模具中,按照待加工门封条的尺寸,按一定的比例来调节热塑性塑料物与磁塑共混料的加入量。在热塑性塑料物成型为门封胶套的同时,磁塑共混料就加入了门封胶套中的气囊孔里,形成磁性门封条,然后经过冷却、充磁、切割、焊接即制得磁塑共挤门封条。
本制备方法和现有的门封条加工方法相比,减少了向门封胶套内穿入磁条的生产工序,而是直接通过共挤就实现了在热塑性塑料物挤出成型为门封胶套的同时,磁塑共混料就加入了门封胶套中的气囊孔里,形成磁性门封条。另外,本发明实现了磁条与门封胶套的同步切割,将原先对磁条与门封胶套分别进行切割的两道工序减为一道,从而减少了人工,并避免了能源浪费。
所以,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工序简单,减少了向门封胶套内穿入磁条的生产工序;
2、由于磁条与门封胶套是同步挤出成型的,节约了材料与成本,并保证了门封条的质量与使用效果;
3、由于本发明中磁条与门封胶套是同步挤出成型的,节约了分别对其挤出、冷却、切割等步骤,节约了近20%的加工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4、本发明设备采用了挤出机与共挤模具,在成本没有增加的基础上,减少了人工与材料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实施例以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根据本发明内容对本发明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PVC磁塑共挤门封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PVC原料通过65型、长径比为25:1的单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热塑性塑料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万朗磁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万朗磁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04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万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