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级配组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0587.9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5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刚;隋宝宽;吴国林;王永林;张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5/04 | 分类号: | C10G6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油 加氢 催化剂 组合 方法 | ||
1.一种重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的级配组合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沿着反应物料流动方向,加氢反应区内依次装填保护/脱金属催化剂、加氢脱硫催化剂和加氢脱氮/脱残碳催化剂;其中保护/脱金属催化剂的活性金属组分分布呈不均匀分布,从催化剂颗粒表面到中心,保护/脱金属催化剂活性金属组分呈“蛋白型”分布,催化剂的外层不含或含少量金属,催化剂的中间层含有较高含量的活性金属,催化剂的内部不含或含少量金属组分;从催化剂颗粒表面到中心,所述的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活性金属组分呈外少里多分布;加氢脱氮/脱残碳催化剂的活性金属组分呈外多里少分布。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区内催化剂级配方案为,以全部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保护/脱金属催化剂占10%~80%,加氢脱硫催化剂占10%~80%,加氢脱氮/脱残炭催化剂为10%~80%。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区内催化剂级配方案为,以全部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保护/脱金属催化剂占30%~60%,加氢脱硫催化剂占20%~40%,加氢脱氮/脱残炭催化剂占20%~40%。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区内的催化剂级配体系中,沿着反应物料的流动方向,催化剂孔径由大到小,空隙率由大到小,活性由低到高过渡。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脱金属催化剂、加氢脱硫催化剂和加氢脱氮/脱残炭催化剂均以多孔氧化物为载体,活性金属组分一般为第ⅥB族金属和/或第Ⅷ族金属。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ⅥB族金属选自Mo和W中的至少一种,第Ⅷ族金属选自Co和Ni中的至少一种。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中还含有P、B、Si、F、Ti和Zr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助剂。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区的加氢处理工艺条件为:平均反应温度330℃~450℃,反应氢分压8.0MPa~20.0 MPa,液时体积空速为0.15h-1~3.0h-1,氢油体积比300~1500。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区的加氢处理工艺条件为:平均反应温度350℃~430℃,反应氢分压10.0MPa~18.0 MPa,液时体积空速为较好的是0.2h-1~2.0h-1,氢油体积比400~1300。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区的加氢处理工艺条件为:平均反应温度360℃~420℃;反应氢分压12.0MPa~18.0 MPa;液时体积空速0.2h-1~1.2h-1;氢油体积比500~1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058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看门狗异常恢复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