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胶原蛋白-g-聚合物/Ag多孔纳米抗菌薄膜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0767.7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6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刘颖;刘孝恒;姚霞喜;汪信;杨绪杰;陆路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51/00 | 分类号: | C08L51/00;C08K3/08;C08F289/00;C08F212/08;C08F218/08;C08F214/06;C08F220/14;C08J9/26;A01N59/16;A01P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原 蛋白 聚合物 ag 多孔 纳米 抗菌 薄膜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胶原蛋白-g-聚合物/Ag多孔纳米抗菌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薄膜材料中单体与胶原蛋白的质量比为0.05~1,Ag纳米颗粒在胶原蛋白溶液中的质量浓度为15~30 mg/g,所述的单体选自苯乙烯、醋酸乙烯酯、氯乙烯或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原蛋白-g-聚合物/Ag多孔纳米抗菌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g纳米颗粒的尺寸为3~6 nm,所述的多孔薄膜材料的孔径为3~10 nm,所述的胶原蛋白接枝率为4~42%。
3.一种胶原蛋白-g-聚合物/Ag多孔纳米抗菌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1、将胶原蛋白溶解于40~60oC热水中;
步骤2、向步骤1中加入烯烃类单体,恒温下通N2;
步骤3、向步骤2混合溶液中加入自由基引发剂,引发剂的量为烯烃类单体质量的0.1%-1%;
步骤4、向步骤3混合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硝酸银与胶原蛋白的质量比为0.001~0.01;
步骤5、向步骤4溶液中加入还原剂;
步骤6、冷却至室温,将其在载玻片上扩散、固化成膜;
步骤7、用热水除去薄膜中未反应的胶原蛋白和残留的引发剂;
步骤8、用选择性溶剂刻蚀副产物微球后,即得到多孔胶原蛋白-g-聚合物/Ag抗菌薄膜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原蛋白-g-聚合物/Ag多孔纳米抗菌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胶原蛋白溶液浓度为0.1wt%~4wt%。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原蛋白-g-聚合物/Ag多孔纳米抗菌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单体选自苯乙烯、醋酸乙烯酯、氯乙烯、丙烯酸酯类中的一种,所述的单体与胶原蛋白质量比0.05~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原蛋白-g-聚合物/Ag多孔纳米抗菌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自由基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钾、过氧化氢或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铜钾中的一种,所述的反应温度为60~100oC,反应时间为0.5~3h。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原蛋白-g-聚合物/Ag多孔纳米抗菌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还原剂选自硼氢化钠、硼氢化钾、水合肼或乙二胺中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原蛋白-g-聚合物/Ag多孔纳米抗菌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的选择性溶剂为丙酮或氯仿。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原蛋白-g-聚合物/Ag多孔纳米抗菌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的多孔薄膜材料的孔径为3~10 nm,所述的Ag纳米颗粒的尺寸为3~6 nm,所述的胶原蛋白接枝率为4~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076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