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0935.2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1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和弘;藤井宏章;清下大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B62D25/06;B60R21/213;B60R21/2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萍;高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上部 车身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设置在上边梁的车宽方向内侧并且能够对气囊供给气压的充气机的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尤其涉及具有相对于支柱向前后方向偏移而配设的车顶加强部件的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具备帘式气囊的车辆中,帘式气囊以沿着上边梁的车宽方向内侧面折叠的状态被收纳,其车厢侧被车顶内衬物覆盖。由此,在车辆侧面碰撞时或翻车时,通过从充气机向帘式气囊供给气压,帘式气囊膨胀并将车顶内衬物的下端打开,以沿着侧窗玻璃的方式向车厢侧突出而在乘客的侧方展开。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的车顶构造具备:中间框架(车顶加强件),跨左右1对的上边梁之间延伸设置;以及负荷传递部件(角板),与上边梁和中间框架连接,在车辆侧面碰撞时,能够调节在中间框架上产生的弯曲应力;在该车辆的车顶构造中,收纳状态的帘式气囊配置在中间框架的下方,并且配置在上边梁的车宽方向内侧面和中间框架的车宽方向外侧端之间。
通常,收纳状态的帘式气囊多为前座用气囊和后座用气囊共通化,所以跨位于前座和后座之间的中间支柱(中柱)而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地配设。因此,为了对前座用气囊和后座用气囊大致均衡地供给气压而使帘式气囊对于前座乘客和后座乘客的展开性稳定化,将充气机配置在与帘式气囊的前后方向大致中间位置相当的中间支柱的正上位置附近。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中,具备左右1对的中间支柱、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1对的上边梁、跨左右1对的中间支柱而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车顶加强件、设置在上边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帘式气囊、以及能够对该帘式气囊供给气压的充气机;该充气机配置在车顶加强件的后方,且配置在上边梁的车宽方向内侧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26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78695号公报
从改善车辆的空气阻力和设计上的观点来看存在想要降低车高的要求,并且从改善乘客的乘降性的观点来看存在想要扩大乘降口的要求,所以希望将上边梁的上下方向宽度抑制得较小。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的车顶构造中,因为充气机配置在中间框架的下方,即配置在形成于上边梁的收纳凹部中,所以上边梁需要确保能够将充气机和中间框架上下配置地收容的配置空间,但既确保帘式气囊的车身安装性,又减小上边梁的上下方向宽度,这是不容易的。
在专利文献2的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中,因为充气机配置在相对于车顶加强件向后方偏移的位置上,所以能够将车顶加强件和充气机配置在相同的高度位置,从而能够将上边梁的上下方向宽度抑制得较小。但是,在前座用气囊和后座用气囊共通化的帘式气囊中,在充气机的设置位置相对于帘式气囊的前后方向大致中间位置向前后方向偏移的情况下,对前座用气囊和后座用气囊供给的气压的供给时间产生时间差,所以前座用气囊和后座用气囊的膨胀特性产生差异,有可能无法确保帘式气囊对于前后座双方的乘客的展开稳定性。
并且,近年来,在具备活动车顶等的开口部的车辆中,存在开口部大型化或前窗玻璃的倾斜角增大等车辆的设计多样化的趋势。为了满足这些车辆设计的多样化,在车身构造上,不得不比中间支柱更向车身后方地配置将左右的中间支柱之间连接的车顶加强件,而充气机相对于帘式气囊的前后方向大致中间位置进一步向后方偏移,所以充气机的可设置位置与对帘式气囊的展开稳定性而言最佳的设置位置(中间支柱的正上附近位置)之间的偏移量有可能越发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使车顶加强部件与支柱相比向车身前后方向偏移配置,并且能够确保气囊对于前后座双方的乘客的展开稳定性。
第一技术方案的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具备:左右1对的支柱,设置在车辆的左右侧部,并沿上下方向延伸;左右1对的上边梁,与这些支柱的上端连接,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充气机,设置于这些左右1对的上边梁的车宽方向内侧,并且能够对气囊供给气压;该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的特征在于,以跨上述左右1对的支柱的上端部或者上端附近部而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车顶加强部件,以上述充气机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车顶加强部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设有上述充气机,上述车顶加强部件具备向下方凹入的凹入部,与上述充气机重叠的部位的凹入部的凹入深度形成为浅于比上述重叠的部位靠支柱侧的凹入部的凹入深度。
在该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中,因为配设为充气机的至少一部分与车顶加强部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重叠,所以能够使充气机接近对气囊的展开稳定性而言最佳的设置位置、即支柱的正上附近位置而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09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