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复铜镶嵌贯穿式复合带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0977.6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6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占中;刘立强;万岱;翁桅;林万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6 | 分类号: | B21B1/26;B21B9/00;B21B15/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复铜 镶嵌 贯穿 复合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银复铜镶嵌贯穿式复合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异型银带和异型铜带,所述的异型银带两侧面中的至少一侧面为居中向内凹进深度2~5mm,角度为90°~136°的凹角,异型铜带的至少一侧面居中凸出高度2~5mm,角度为90°~136°的凸角,且异型铜带凸出部位与异型银带的凹进部位形状尺寸相适配;
(2)将异型银带和异型铜带进行表面清洗,去除其表面的油污、杂质和氧化物;
(3)将异型铜带分别镶嵌定位在异型银带的边侧,异型银带的凹进部位和异型铜带的凸出部位相嵌合,将两头进行加固焊接,制成预复合坯料;
(4)预复合坯料在氢气保护气氛的状态下进行连续大轧下量的热轧复合成一条银复铜复合材料,再由收料机牵引收料,得到复合坯料;
(5)将复合坯料进行扩散退火,炉内通保护气氛,退火后进行表面清洗,清洗干净后送入二辊中轧机进行粗轧制,粗轧后送入四辊精密轧机进行成品精密轧制,将精轧好的复合材料送入纵剪机,进行精密纵剪,制成银复铜贯穿复合带材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复铜镶嵌贯穿式复合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的加固焊接是采用氩弧焊对镶嵌后的复合带材的头尾两端进行20~30mm的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复铜镶嵌贯穿式复合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是在连续热轧设备中进行,该连续热轧设备顺序安装有放料机、加热炉、镶嵌定位模具、防氧化保护装置、轧机和收料机,所述的放料机为外径Φ400~Φ600mm,放料张力为5~30公斤,所述的连续加热炉为电阻加热炉,加热温度为650~800C°,加热速度为0.5~3m/min,加热炉长度为6米,所述的镶嵌模具为进口宽度为40~150mm,高度为5~10mm,所述的防氧化保护装置是加热炉和轧机连接处防氧化保护装置装置为环形喷气管,保护材料从炉子出来后进入轧辊时氧化,所述的轧机为轧制速度为0.5~10m/min,轧机轧制力为20~150吨,所述的收料机为,收料张力5~30公斤,收卷内径Φ400~Φ600mm,收料速度0~30m/m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银复铜镶嵌贯穿式复合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中一次轧压量为50%~80%,形成固相结合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复铜镶嵌贯穿式复合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氢气保护气氛,氢气流量3~10m3/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复铜镶嵌贯穿式复合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扩散退火为复合坯料在气氛保护炉内进行扩散退火,退火温度300~600℃,恒温时间为1~5h,保护气氛为氢氮混合气,氢气流量为1~10m3/h,氮气流量为0.5~5m3/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复铜镶嵌贯穿式复合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将退火后的复合坯料进行表面清洗,去除表面的氧化皮和杂质,送入二辊中轧机进行轧制,中轧道次变形量10%~20%,总变形量为20%~75%,在四辊精轧机上精轧至成品厚度,精轧道次变形量5%~10%,在经纵剪机分剪成成品宽度,产品纵剪成品宽度20~150mm,纵剪速度1~30m/min,制得银复铜镶嵌贯穿式复合带材成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复铜镶嵌贯穿式复合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型银带两侧面均居中向内凹进深度2~5mm,角度为90°~136°的凹角,所述的异型铜带一侧面居中凸出高度2~5mm,角度为90°~136°的凸角,且异型铜带凸出部位与异型银带的凹进部位形状尺寸相适配,且所述的步骤(3)为将两条异型铜带分别镶嵌定位在异型银带的两侧,异型银带的凹进部位和异型铜带的凸出部位相嵌合,将两头进行加固焊接,制成预复合坯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097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智能硬件和车联网平台的智能车载停车设备
- 下一篇:停车位提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