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1057.6 | 申请日: | 201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1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岩间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理光 |
主分类号: | G03B21/00 | 分类号: | G03B21/00;H04N5/7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郭凤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机,该投影机搭载非接触电子标签读取装置,而且能够基于电子标签的信息来改变投影条件设定。
背景技术
投影机常用于会议、发表或录像观赏等多种场合。在使用时为了使投射映像易于观赏,需要对投影机进行各种设定或调整,例如配合屏幕、黑板、带有色彩的墙壁等不同投影面颜色来改变设定,或者配合房间大小或投影面明暗来改变投射映像的亮度等。对于同一场所使用的专用投影机,这类设定只要经过一次调整便能解决,而对于经常在不同场所使用的公用投影机,每次开会或商谈都是在不同环境下使用同一台投影机,而在各种环境下,如投影面或周围亮度等有所不同时,每次都需要改变设定,这样,使用时就会感到十分不方便。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文献1(JP特开2011-49865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该方案提出在使用投影机时将设定保存在扩展设备中,从而消除繁杂的上述设定调整。在此,扩展设备是指不需要将携带型信息设备等直接连接到规格连接器上便能够实行充电、数据传送以及扩展的设备。
但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现有技术需要具备多个扩展设备来保存多个关于投影面的设定,而且每次设置投影机时都需要更换到保存了对应设定的扩展设备,也存在处理烦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根据投影面实行最佳设定的投影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投影条件信息输入单元,用于输入投影面的投影条件信息,该投影条件信息是有关于在表面状态不同的各种投影面上投影任意画质的图像所需要的投影条件;非接触信息记录媒体,被设置在所述投影面上,其中记录有关所述投影面的信息;读取单元,用于读取设置在所述投影面上的非接触信息记录媒体中记录的有关于所述投影面的ID信息;投影条件信息保存单元,用于将由所述投影条件信息输入单元输入的所述投影条件信息和与该投影条件信息相对应的投影面的ID信息相关保存;图像数据处理单元,基于所述投影条件信息,对将要投影到所述投影面上的图像数据进行补偿;图像投影单元,将经过所述图像数据处理单元补偿后的图像数据投影到所述投影面上;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各个单元,其中,该控制单元检索所述投影条件信息保存单元,寻找与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所述ID信息相关的投影条件信息,并基于检索到的投影条件信息来控制图像数据处理单元补偿所述图像数据。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将对应各种投影面的最佳投影条件信息保存在投影机中,针对不同的投影面,自动实行适于该投影面的最佳设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彩色投影机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涉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投影机内部结构模块图。
图3是一例投影条件信息保存单元中保存的投影条件信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投影机的投影条件信息保存动作流程图。
图5是读取投影条件信息保存单元中保存的投影条件信息并对投影机进行设定的动作流程图。
标记说明:1投影机,2操作面板,3输入信息处理单元,4投影条件信息控制单元,5投影条件信息保存单元,6非接触电子标签读取单元,7电源检测单元,8电源单元,9外部连接单元,10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1图像数据投影单元,12投影面,13电子标签,14电磁波,15个人计算机(PC),20~22投影条件信息,50投射型显示设备(液晶投影机),51光源,52第一透镜阵列,53色光分离光学系统,54重叠透镜,55反射镜,56中继透镜,57、58反射镜,59入射侧透镜,60、61二相色镜,62场透镜,63R、63G、63B液晶光阀,64十字分色棱镜,65、66、67投射透镜,68反射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显示的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对于本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技术特征、以及该特征的类型、结合、形状、相对设置等,除非有特别的限定以外,这些描述应该理解为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子而已,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范围有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理光,未经株式会社理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10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