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的保温结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1327.3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3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徐俊伟;陈精明;敖文亮;马国庆;于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循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02 | 分类号: | F16L59/02;F16L59/0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24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保温 结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结构件,具体涉及一种管道的保温结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供热管线普遍存在着热量损失大、热效率低的问题。为了提高管线保温水平,减少管线输送过程中的热损失,人们寻求新型的保温材料和保温结构。
中国专利文献CN 201802998 U(申请号 201020532813.2)公开了一种具有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层的海底集束钢管,由钢管、防腐层和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毡组成,钢管的外表面涂有防腐层,在防腐层的外表面包覆由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毡。
中国专利文献CN 202327524 U(申请号 201120463394.6)公开了一种架空式蒸汽输送管道,包括有依次从内向外设置的内工作管、保温层、固定组件、外保护管,保温层包括外保温层和内保温层,外保温层和内保温层之间还设有铝箔热反射膜;所述外保温层为憎水硬质聚氨酯保温层,内保温层为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层。
2011年第1期《石油石化节能》的第16页至第18页的文献《稠油热采注汽管线新型节能保温材料》的第3部分亦公开了纳米气凝胶保温材料在油田注汽管线保温上的应用,采用复合反射式保温结构,由内向外选用硅酸盐板或纳米气凝胶毯为主体保温材料,复合铝箔作热反射层,外包橡塑发泡材料。
上述文献均公开了将新型的保温材料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毡用于管道的保温,但是上述保温结构均没有充分发挥气凝胶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尤其是对于如乙苯脱氢装置所用的800℃蒸汽输送管道、稠油热采注汽管道等保温效果不理想;对于前者,其蒸汽输送管道的保温一直是难点,因为使用传统材料,保温层的表面积非常大,例如对于DN273的管道,传统保温层外径达到70cm,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仍高达80℃;对于后者,注汽管道系统是稠油开采过程中的能耗大户,约占稠油开采总能耗的80%,如果高温高压蒸汽在运输过程中的热能损失较大的话,则会进一步增加稠油开采过程中的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道的保温效果较好的结构件。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道的保温结构件,包括保温复合层和固定件;固定件为铁丝;保温复合层有1~6组;各组保温复合层按照从内至外的次序依次逐组绕包在管道的外周表面上,并由铁丝逐组捆扎固定在管道上,也即第1组保温复合层绕包在管道上并由铁丝捆扎固定,第2组保温复合层绕包在第1组保温复合层上并由铁丝捆扎固定,由此继续,直至最外1组保温复合层绕包在次外1组保温复合层上并由铁丝捆扎固定;各组的保温复合层为独立双层复合层或非独立双层复合层;所述的独立双层复合层由位于内层的辅材层和位于外层的气凝胶保温毯层组成;所述的非独立双层复合层是在内侧面涂覆有一层防辐射涂层的气凝胶保温毯层。
保温复合层为独立双层复合层时;各保温复合层的辅材层是由辅材按照周向搭接、轴向平接的方式绕包在管道上或绕包在位于内侧的气凝胶保温毯层上构成;所述周向搭接式绕包是指管道的沿轴向设置的每一个管段由相应一块辅材以绕包方式围绕一圈或辅材在位于内侧的由铁丝固定的气凝胶保温毯层上围绕一圈后再在周向的两端的相接处搭接在一起而构成各保温复合层的相应一段的辅材层,所述轴向平接式绕包是指相邻的各段辅材层的轴向端面之间相互接触;各保温复合层的气凝胶保温毯层也是按照周向搭接、轴向平接的方式绕包在相同1组的辅材层上,并由铁丝捆扎在各保温复合层的气凝胶保温毯层上。
上述辅材层的辅材为硅酸铝纤维毯、岩棉毡、硅酸盐棉毡、玻璃纤维毡、玻璃棉毡或铝箔。
作为优选的,保温复合层有2~6组;第1组保温复合层为独立双层复合层,其余各组保温复合层为独立双层复合层或非独立双层复合层。
所述非独立双层复合层是先将防辐射涂料喷涂在气凝胶保温毯的内侧上形成防辐射涂层,待涂层晾干后,将气凝胶保温毯涂覆防辐射涂层的内侧进行绕包。
可选择的,第1组保温复合层的辅材层的材质为玻璃纤维毡或玻璃棉毡或铝箔。
可选择的,第1组保温复合层的辅材层的材质为硅酸铝纤维毯。
上述气凝胶保温毯是由气凝胶经过超细玻璃纤维等耐热纤维骨架复合后获得的绝热材料,在常温下的导热系数为0.012~0.023W/m·K。
上述气凝胶为二氧化硅气凝胶、氧化铝气凝胶、二氧化钛气凝胶、氧化锆气凝胶,或者是上述气凝胶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或四种气凝胶组成的混合气凝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循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循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13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节电线电缆张力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输电线路通道跨越保护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