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机动车的前部车身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1613.X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1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若林龙太;天野敦史;友影良二;小林千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机动车 前部 车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动车的前部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动机动车的电动机室中,在车宽方向的两侧设有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出的一对侧框架,DC-DC整流器等电装部件或用于车辆驱动的驱动电动机经由专用的框架构件而架设在一对侧框架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前部车身结构中,在一对侧框架之间的下方位置设置驱动电动机,且在驱动电动机的上方侧,DC-DC整流器沿上下方向具有大的分离空间而设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0623号公报
然而,当前研究在电动机室内搭载DC-DC整流器或逆变器等多个电装部件时,将上述的电装部件集中收纳在一个单元壳体内,并将如此构成的电装单元设置在驱动电动机的上方侧位置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若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那样在驱动电动机的上方侧沿上下方向具有大的分离空间而配置电装单元,则在从前方施加冲击载荷时,能够防止驱动电动机、设置在该驱动电动机的前方侧上部的其它电动机室内部件与电装单元发生干涉的情况。
但是,当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那样在驱动电动机的上方侧沿上下方向具有大的分离空间而配置电装单元的情况下,不仅使连结电装单元与驱动电动机的电缆的长度不必要地变长,而且电动机室的整个高度变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将电装单元和驱动电动机沿上下方向接近配置的状态下,能够抑制从前方施加冲击载荷时的电动机室内部件与电装单元的干涉的电动机动车的前部车身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涉及的电动机动车的前部车身结构中采用以下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电动机动车的前部车身结构,在车室前方的电动机室(例如,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室4)内配置有电装单元(例如,实施方式的电装单元11)和驱动电动机(例如,实施方式的驱动电动机3),该电装单元通过将多个电装部件收纳在单元壳体(例如,实施方式的单元壳体10)内而形成,所述电动机动车的前部车身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动机室的车宽方向两侧设有从所述车室的前部下方侧向上方上行而向车身前方延伸出的一对侧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侧框架5),所述一对侧框架在接近所述车室的根部侧沿车宽方向架设有后部侧横梁构件(例如,实施方式的副车架6),在比向所述上方上行的部分靠前方侧沿车宽方向架设有前部侧横梁构件(例如,实施方式的前梁7),所述驱动电动机的后部侧由所述后部侧横梁构件支承,且前部侧由所述前部侧横梁构件支承,所述电装单元以位于所述驱动电动机和前部侧横梁构件的上方的方式经由对该电装单元进行保持的单元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单元框架12)而固定于所述一对侧框架上,在所述前部侧横梁构件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而安装有电动机室内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水加热器14),在所述电装单元的单元壳体的底面中的所述电动机室内部件的上方位置以切除前缘侧的方式设置有凹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凹部23)。
由此,当从车辆的前方施加冲击载荷,侧框架的比向上方上行的部分靠前部侧被向后方侧压溃变形的同时向上方抬起时,由前部侧横梁构件和后部侧横梁构件支承的驱动电动机仿形于侧框架的变形行为而向上部后方侧位移,且由单元框架支承的电装单元也同样仿形于侧框架的变形行为而向上部后方侧位移。并且,这样,当车辆前部的变形进展,而电装单元被车室侧的壁构件等限制向上部后方侧位移时,驱动电动机的前部侧向接近电装单元的下表面的方向进行相对位移,此时在前部侧横梁构件的上表面突出设置的电动机室内部件进入到单元壳体的底面的凹部内。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以第一方面涉及的电动机动车的前部车身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室内部件为产生车辆使用的温水的水加热器(例如,实施方式的水加热器14)。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从前方施加冲击载荷时,驱动电动机和电装单元仿形于侧框架的变形行为而同样向上部后方侧位移,之后即使电装单元的向上部后方侧的位移被限制的情况下,前部侧梁构件上的电动机室内部件的向上部后方侧的位移也通过单元壳体的底面的凹部而退避,因此能够在将电装单元和驱动电动机沿上下方向接近配置的状态下,抑制从前方施加冲击载荷时的电动机室内部件与电装单元的干涉。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缩短配置在驱动电动机与电装单元之间的电缆,并且能够将电动机室的高度设定得更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能够将从前方施加冲击载荷时水加热器与电装单元干涉而致使的由水加热器处理的温水向电装单元飞散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16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