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通讯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2142.4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7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郑宗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通讯 装置 数据传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关于控制数据传输量(data throughput)的技术,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装置及方法,其是通过动态调整通讯协议层的窗口尺寸而改善数据传输量。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快速地发展,使用者可通过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或智能型手机轻松地连接上网络,而为了在同一网络架构下让不同规格的电子装置能够进行通讯,于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提出了开放式通讯系统互联(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OSI)模型,以供管理两两系统之间的网络户联。
在开放式通讯系统互联模型所定义的网络环境中,接收端或传送端的每个协议层都被设定以识别来自同一协议层的数据。在传送端,数据封包是依序从最高的协议层往下传送至最底的协议层,然后再通过应用程序传送至接收端。在接收端,当接收到数据封包时,是依序拆开(unpack)每个数据封包,然后将之分发至对应的协议层。需注意的是,每个协议层会有其用于各自处理任务时所需的传输参数及缓冲区尺寸。然而,当数据封包自一处理速度较快的高协议层往下传送至一处理速度较慢的低协议层时,即可能造成使数据传输拖延的问题。反之,当高协议层发生数据缓冲区不足或传输拥塞的状况时,即使低协议层可提供较快的处理速度,仍将无法提升整体的数据传输量。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让移动通讯装置(如:使用者装置(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或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能够提升整体数据传输量。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通讯装置,包括一无线模块与一控制器模块。上述无线模块用以执行与一服务网络之间的无线传输与接收。上述控制器模块用以通过上述无线模块测量与一第一协议层相关的上述服务网络的一链路质量,决定与上述第一协议层相关的用以支持空间多工(spatial multiplexing)的一传输层数,以及根据上述链路质量与上述传输层数调整与一第二协议层相关的一数据传输参数。其中上述第二协议层在一多协议堆栈架构中是高于上述第一协议层。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根据一多协议堆栈架构无线地连接至一服务网络的一移动通讯装置,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与一第一协议层相关的上述服务网络的一链路质量;决定与上述第一协议层相关的用以支持空间多工的一传输层数;以及根据上述链路质量与上述传输层数调整与一第二协议层相关的一数据传输参数,其中上述第二协议层在一多协议堆栈架构中是高于上述第一协议层。
关于本发明其它附加的特征与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法中所揭露的移动通讯装置以及数据传输方法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网络环境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由开放式通讯系统互联模型所定义的多协议堆栈架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在开放式通讯系统互联模型与长期演进通讯堆栈之间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在下行数据传输时其中的高协议层与低协议层之间的作业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在上行数据传输时其中的高协议层与低协议层之间的作业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0~网络环境; 110~移动通讯装置;
111~无线模块; 112~控制器模块;
120~服务网络; 121~无线存取网络;
122~核心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本章节所叙述的是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目的在于说明本发明的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21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