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流体细胞捕获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2637.7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5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侃;汪胜祥;张南刚;周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43007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细胞 捕获 芯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微流体细胞捕获芯片,其包括上部硬质材料和下部硬质材料,所述上部硬质材料和下部硬质材料之间形成有一条沟道,所述沟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上部硬质材料和下部硬质材料至少一个是透明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道从入口到出口的高度由高向低逐渐过渡且呈楔形或者沟道部分区域呈楔形,所述沟道最低处接近或小于至少一种目标细胞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细胞捕获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道的宽度为0.05~200毫米,长度为1~500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细胞捕获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道的上下底面沉积一层纳米颗粒层或纳米纤维层或用于增加细胞与接触面间摩擦阻力的微纳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体细胞捕获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层或纳米纤维层为纳米TiO2、SiO2或者Fe2O3。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微流体细胞捕获芯片,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上部硬质材料或者下部硬质材料的至少一个表面进行免疫修饰,能够至少对一种目标细胞进行分子特异性识别。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细胞捕获芯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沟道的入口处,在所述上部硬质材料和下部硬质材料之间塞有厚度为50~200微米厚的钢片,在所述沟道的出口处,在所述上部硬质材料和下部硬质材料之间塞有厚度为1~50微米厚的钢片,所述沟道在所述两块钢片之间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细胞捕获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硬质材料和下部硬质材料均为玻璃或者亚克力材料。
8.一种微流体细胞捕获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部硬质材料和下部硬质材料重叠在一起;
步骤二、在所述上部硬质材料和下部硬质材料重叠的一端塞入厚钢片并用夹具压紧,在所述上部硬质材料和下部硬质材料重叠的另一端塞入薄钢片并用夹具压紧,从而在所述上部硬质材料和下部硬质材料中间形成楔形沟道;
步骤三、在所述上部硬质材料和下部硬质材料的侧边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封涂,然后烘干,使人体液体样本不能从所述上部硬质材料和下部硬质材料的侧边流出;
步骤四、所述楔形沟道的两端也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封涂,然后烘干,在厚钢片处设置通孔以形成所述楔形沟道的入口,在薄钢片处设置通孔以形成所述楔形沟道的出口,人体液体样本能从所述楔形沟道的入口流入,并从所述楔形沟道的出口流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步骤五、在所述楔形结构的入口和出口分别插上能使人体液体样本通过的孔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厚钢片的厚度为50~200微米,薄钢片的厚度为1~50微米。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道的宽度为0.05~200毫米,长度为1~500毫米。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所述上部硬质材料和下部硬质材料的表面沉积一层纳米颗粒层或纳米纤维层或有利于增加细胞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微纳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层或纳米纤维层为纳米TiO2、SiO2或者Fe2O3。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上部硬质材料或者下部硬质材料的至少一个表面进行免疫修饰,能够至少对一种目标细胞进行分子特异性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263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动复位的过载超温预警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EEPROM的存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