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缆连接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3227.4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1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柯作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线缆连接器组件大多包括绝缘本体、组装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与这些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组装于所述金属壳体外围的盖体。在现有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中,大部分盖体是通过胶水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外围,所述盖体后壁还设有供所述线缆穿出的圆孔。然而,随着线缆连接器组件结构越来越小型化,用来容纳胶水的空间越来越小,涂在金属壳体外围的胶水经常会从盖体后壁的圆孔中溢出,从而影响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外观和质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在满足结构小型化需求的同时可防止溢胶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满足结构小型化的要求的同时可防止溢胶现象发生。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及包覆于所述金属壳体外的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具有供所述线缆穿出的圆孔的后壁,所述绝缘盖体与所述金属壳体通过粘结剂结合在一起,所述后壁的内表面设有挡止肋以防止粘结剂从圆孔中溢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发明中通过在盖体后壁设挡止肋,防止涂在金属壳体外围的粘结剂从盖体后壁的圆孔中溢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装图。
图5是图4的另一视角。
图6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7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A-A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
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组装于绝缘本体1外的金属壳体5、与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的线缆3及包覆于金属壳体5外的绝缘盖体6。金属壳体5包括包覆于绝缘本体1前端的前壳体7和包覆于绝缘本体1后端的后壳体4,后壳体4包括上下组装的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绝缘本体1包括后部11及自后部11向前延伸的前部12,前部12的下表面后端凹设有一凹槽110,前部12上表面的后端向上凸起设有一挡板10,挡板10的后表面与后部11相连接。绝缘本体1内设有若干收容导电端子2的端子槽13。
请参图2至图3,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共包括有四个导电端子2,其包括位于两侧的一对第一端子20及位于该对第一端子20之间的一对第二端子21。第一端子20包括固持部200及自固持部200向后延伸形成的尾部201,所述第二端子21包括固持部210及自所述固持部210向后延伸形成的尾部211。自所述第一端子20的固持部210和第二端子21的固持部210的上表面分别向上突起形成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凸片202、212。所述第一端子20的尾部201和第二端子21的尾部211成一排布置。
线缆3为一圆形截面结构的线缆,其包括有内置的复数芯线31、包覆于芯线31外围的绝缘外皮30及应力释放元件32。应力释放元件32包括包覆于线缆前端的矩形定位部321和圆形管状部320。
请参图2至图5,后壳体4为冲压件,其包括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下壳体42包括框体部420及自框体部420向后延伸的与上壳体41配合组装的配合部421。框体部420的前端沿四周分别倾斜向前延伸设有上臂422、下臂423及侧臂424。下臂423较上臂422和侧臂424长,下臂423其前端收容于绝缘本体1上的凹槽110,上臂422及侧臂424均包覆于基座11的前端。配合部421大体呈U形,其下壁和侧壁均由框体部420的下壁和侧壁向后延伸而成,其侧壁设有与上壳体41配合的缺口4211,配合部421的侧壁向后延伸有弹片4213,配合部421的下表面向后延伸设有支撑线缆的线缆支撑臂42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32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