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电镀废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3252.2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2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辉;杨基峰;黄小兵;朱济群;肖进春;周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长城专利事务所 43204 | 代理人: | 游崇俊 |
地址: | 415004 湖南省常德***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电镀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处理电镀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化学沉降法、电解法和膜处理法等三种方法是工业上常规处理电镀废水的方法。尽管如此,上述三种方法的缺陷是很明显的,化学法处理后产生的污泥量大,并且因成分复杂也难于进行进一步处理,使得污泥的再应用几乎不能实现,导致金属浪费;电解法能耗高、电极消耗快,因此导致运行成本较高; 膜处理法则因技术难度高、处理膜成本高、难以再生回收等原因而阻碍了其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运行成本低、产生的污泥易处理、能耗较低但可实现废水达标排放的电镀废水处理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处理电镀废水的方法,首先将电镀废水的pH值调节至4~8之间,之后采用电絮凝法处理,处理时间为1~10min;在经沉淀处理后,排出的次级废水调节其pH值在4~8之间,再进入生物吸附单元停留处理,次级废水在生物单元中停留时间为2~10min,最后排水;所述生物吸附单元中包含酵母菌,用量为每吨水3-5kg。
为提高生物单元的处理效果,酵母菌采用分层叠加的方式布置,并进而选择20~40层布置酵母菌。
而在电絮凝处理步骤中,为便于控制,通电电流由恒流或恒压电源控制,而输出的电流则选为1A~20A效果更佳。
与现有的电镀废水处理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 电絮凝步骤可去除废水中约90%左右的重金属离子,并且产生的污泥成分简单,在稍经处理后即可用于其他合金应用。
2. 本发明在电絮凝法后则利用酵母菌的吸附作用去除其中残余的重金属,而这种次级废水的处方法本身基本无能耗,并且由于所使用的酵母菌并无特定要求,最简便和成本低的就可选择啤酒酿造后的废弃的酵母菌即可,在降低处理废水的运行成本之外,还由于消费了啤酒酿造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而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其环保贡献作用突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电镀作业产生的废水的pH值调节至4~8之间,之后采用电絮凝法处理,电絮凝法所采用的装置,其通电电流由恒流或恒压电源控制,并且控制输出的电流为15A,废水在电絮凝装置中的处理时间为8min;在经沉淀处理后,排出的次级废水调节其pH值在4~8之间,再进入生物吸附单元停留处理,生物吸附单元中有30层的酵母菌层,总酵母层的用量为每吨水3kg,次级废水在生物单元中停留时间为8min,最后排水。
上述处理后排水经检测,各项出水水质满足国家标准,可回用至生产中。
实施例2
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但各控制参数如下:
电絮凝的控制输出电流为10A;废水在电絮凝装置中的处理时间为10min;
生物吸附单元中有25层的酵母菌层,总酵母层的用量为每吨水3.8kg,次级废水在生物单元中停留时间为12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32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银合欢在修复土壤重金属镉污染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压力环油缸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