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中药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3736.7 | 申请日: | 2012-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9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陶素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素爱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植物 神经功能 紊乱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中药组合物。
众所周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一种内脏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包括循环系统功能、消化系统功能或性功能失调的症状,多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人体部分生理功能暂时性失调,神经内分泌出现相关改变而组织结构上并无相应病理改变的综合征。植物神经紊乱是因长期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以及生气和精神受到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组症状群,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失调,所以患者不仅有头痛、头昏、头憋胀、头紧张痛、头麻木、失眠及记忆力减退等大脑功能紊乱的症状,而且出现月经紊乱、面颊阵发性烘热,出汗,胸闷、腰膝酸痛,足跟疼、口干、双目干涩,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属中医的心火过旺、肝气郁结导致的精、气、神紊乱所致。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性,影响工作和生活。
中医治疗本病,以柔肝养血、凉血滋阴、行气活血、养心安神为治则,临床上常根据不同症型辨证施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好、疗程短,缓解率高,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中药组合物。
为了上述目的,一种治疗植物神经紊乱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白芍9~12g、大枣6~9g、何首乌6~8g、黄连3~5g、牛黄0.15~0.2g、山栀子4~6g、太子参8~10g、牡丹皮4~6g、石斛6~9g、枸杞子6~8g、百合6~9g、刺五加6~8g、薏苡仁6~8g、熟地黄6~9g、山茱萸6~8g、香附6~9g、郁金6~9g、丹参8~10g、赤芍6~8g、五味子4~6g、柏子仁6~9g、茯苓6~8g。
本发明中药中的白芍苦、酸,性凉。入肝、脾经。功能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常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头痛、眩晕等病症。《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现代研究,具有调节免疫、抗炎的功效。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何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养血滋阴、润肠通便。《药品化义》:“益肝,敛血,滋阴。治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截虚疟,止肾泻,除崩漏。”保肝、增强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功能。黄连味苦,性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山栀子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凉血。用于解郁火。清三焦之火。《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功能主治: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现代研究,有利胆、保肝、抗炎等作用。太子参味甘,性微苦,微温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配山药、石斛能益脾气,养胃阴。牡丹皮味苦、凉,微寒。归心肝肾肺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本草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石斛性微寒、味甘、归胃、肾经。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百合功能与主治:清热润肺、养心安神、养颜抗衰。薏苡仁功能主治: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现代研究,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和抗炎、抑制骨骼肌的收缩、镇静、镇痛及解热作用。五味子性温,味酸、甘。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熟地黄味甘,微苦,性微温,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肝肾阴亏、潮热盗汗......。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自汗、盗汗。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入肝、三焦经。功能主治: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郁金味辛苦,性凉。功用主治: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本草备要》:行气,解郁;泄血,破瘀。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现代研究,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行瘀、止痛、凉血、消肿。功能主治:行瘀,止痛,凉血,消肿。用于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痈肿疮疡。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功能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现代研究,具有滋补和增强肾脏机能、保护及增强心脏机能、增进智能健全、抗防自由基侵害的作用。柏子仁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用于虚烦不眠,心悸怔忡,肠燥便秘症。《本草纲目》:“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以上药物配伍、相得益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素爱,未经陶素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37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相补偿式稳压器
- 下一篇:一种抗旱、保水、种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