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4793.7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5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韩生;肖虎鹏;王建华;夏乃洁;何忠义;熊丽萍;郁平;孙揭阳;高峰;朱贤;王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J7/00 | 分类号: | C09J7/00;C09J181/06;C09J123/08;C09J11/06;B32B7/12;B32B23/02;B32B3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烯 醋酸 共聚物 热熔胶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粘接织物类材料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热熔胶网膜是一种无纺布状热熔胶制品,一般采用共聚酰胺(PA)、聚醚砜树脂(PES)、聚氨酯(PU)为原料和先进的生产工艺,经拉丝、铺网、成卷制成呈网布状的热熔胶,热熔胶网膜可根据客户要求制成克重为8~100g/m2的网膜。
热熔胶网膜具有双面粘结性能,有粘接力强、耐候性强、耐水洗、耐干洗、耐酸、耐碱、抗张力、熔点适中、环保无污染等优点,可以方便地进行连续或间歇操作。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织物、纸张、高分子材料及金属等材料的粘合。
由于PA、PES为主要原料的热熔胶网膜应用温度较高,一般为135~160℃,不宜用于被粘接材料不耐高温的场合,如棉布材料,其耐受的最高粘结温度为120~130℃;而PU为原料的热熔胶网膜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上述的因PA、PES为主要原料的热熔胶网膜应用温度较高,一般为135~160℃,不宜用于被粘接材料不耐高温场合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网膜。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的一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网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上述的一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网膜在织物中的应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上述的一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网膜制备所用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组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网膜,即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组合物经拉丝、铺网、成卷制成呈网布状的克重为18-100g/m2的热熔胶网膜;
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组合物,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PES和抗氧剂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其原料组分的组成及含量如下: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30-40%
PES 59.5-69.5%
抗氧剂 0.5%;
所述的抗氧剂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上述的一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即在200~220℃下,将原料中各组分混合,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组合物。
上述的所述的一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网膜在织物中的应用,即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网膜置于两层待粘接织物材料中间,在层压温度100~130℃、层压时间10~15s、层压压力1.5~3kgf/cm2的操作条件下进行贴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网膜,由于是将低熔点(85℃)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与PES共同混合制成的热溶胶组合物制成的,因此最终所得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网膜具有低温熔融粘接效果,其熔融粘结温度一般为100~130℃,从而解决了因PA、PES为主要原料的热熔胶网膜应用温度较高,一般为135~160℃,不宜用于被粘接材料不耐高温场合的问题。
进一步,本发明的一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网膜,由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成本较低,因此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网膜生产成本更低,相对于PA网膜和PES网膜,降低了生产成本,对提高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网膜的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但并不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涉及的原料信息如下: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无色或本白色透明粒子,即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519,韩华化学有限公司;
PES-1:乳白色粒子,即聚醚砜树脂,牌号E2010,德国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
PES-2:乳白色粒子,聚醚砜树脂,牌号ESP300EG,日本三井化学。
抗氧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即抗氧剂1010,白色结晶粉末,熔点:110.0 -125.0℃,透光率: 425nm≥90%,500nm≥95%,北京迪龙化工有限公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47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