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平移位电路、扫描电路、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6944.2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6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哲郎;内野胜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宋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平 移位 电路 扫描 显示装置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平移位电路、扫描电路、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平面型(平板型)显示装置,存在使用所谓的电流驱动型光电元件作为像素的发光单元(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其中其发光亮度根据装置中流动的电流值变化。作为电流驱动型光电元件,例如,存在其中(例如)使用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EL)并且利用当在有机薄膜上施加电场就发光的现象的有机EL元件。
使用有机EL作为像素的发光单元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具有以下特征。也就是说,由于有机EL可由小于或等于10V的施加的电压来驱动,所以功耗低。由于有机EL是发光元件,相比于液晶显示装置而言,图像的可见性高,并且由于没有提供诸如背光的发光构件,因此可以容易地是质轻并且小型的。此外,由于有机EL的响应速度非常高可达几微秒,所以当显示运动图像时不会发生余像。
以有机EL显示装置为代表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具有如下配置:像素设置在矩阵的二维阵列中,像素具有至少写入晶体管、保持电容器和驱动晶体管以及光电元件(例如,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7-310311)。
在这种显示装置中,写入晶体管是由控制脉冲(扫描脉冲)驱动的,控制脉冲是从扫描电路(扫描部分)通过连线到各像素行的控制线(扫描线)施加的,从而通过信号线提供的视频信号的信号电压写入到像素中。保持电容器保持写入晶体管所写入的信号电压。驱动晶体管根据保持电容器保持的信号电压驱动光电元件。
发明内容
然而,一般来讲,当显示面板大小变大时,由于从扫描电路传输控制脉冲到写入晶体管的控制线的负载大,所以控制脉冲的波形的锐度由于其负载的影响而减小。为了抑制其负载的影响,考虑增大构成扫描电路的末级的反相电路的晶体管的大小并且降低反相电路的电阻。然而,当增大晶体管的大小时,由于扫描电路的规模以及包括扫描电路的外围电路的电路的规模增大,所以就可能阻碍窄化显示面板的框架。
因此,在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保持了构成扫描电路的末级的反相电路的晶体管的大小,换句话讲,有必要在不增大晶体管的大小的情况下减小末级的反相电路的电阻(构成反相电路的晶体管的开启(ON)电阻)。一般来讲,晶体管的电阻值取决于晶体管的大小以及栅极-源极电压。因此,如果没有增大构成末级的反相电路的晶体管的大小,则有必要升高晶体管的栅极-源极电压,换句话讲,增大末级的反相电路的输入电压的振幅。
为了增大末级的反相电路的输入电压的振幅,有必要将施加到末级的反相电路的前级的电路的电源电压增大为高于输入电压。然而,简单地,如果施加到前级的电路的电源电压增大,则施加到构成前级的电路的晶体管的源极-漏极电压增大并且超过预定的源极-漏极耐受电压。
一般来讲,晶体管的源极-漏极耐受电压小于(低于)栅极-源极耐受电压。因此,如果施加到构成前级的电路的晶体管的源-漏耐受电压超过晶体管的预定的源极-漏极耐受电压,则晶体管的可靠度显著地降低。
期望提供一种在保持构成电路的晶体管的源极-漏极耐受电压的同时能增大扫描电路中末级的反相电路的输入电压的振幅的电平移位电路、使用电平移位电路的扫描电路、配备有扫描电路的显示装置以及具有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平移位电路,其中由第一导电型晶体管配置成的第一晶体管电路和由第二导电型晶体管配置成的第二晶体管电路在第一固定电源与第二固定电源之间串联连接,并且由所述第一导电型晶体管配置成的第三晶体管电路和由所述第二导电型晶体管配置成的第四晶体管电路在所述第一固定电源与所述第二固定电源之间串联连接;其中第一输入电压施加到第二晶体管电路的输入端,并且第二输入电压施加到第四晶体管电路的输入端,其中第一晶体管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到第三晶体管电路和第四晶体管电路的输出端,并且第三晶体管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电路和第二晶体管电路的输出端,其中第一固定电源侧的两个晶体管电路和第二固定电源侧的两个晶体管电路中的至少一侧的两个晶体管电路是由双栅极晶体管配置成的,并且其中所述电平移位电路具有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用于当一侧的所述电源侧的两个晶体管电路处于工作状态时,将第三固定电源的电压施加到另一侧的所述电源侧的两个晶体管电路的双栅极晶体管的共同连接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69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