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截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7632.3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3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叶晓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晓丰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56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截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流量限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截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外力影响下流体的流动特点是从高液位流向低液位,在生产生活中,常会需要对流体进行截流,阻止流体从高液位流向低液位。现有的截流装置或截流方法,均是将高、低液位之间隔断,使高液位的流体无法向低液位流动。然而该种隔断方法所使用的隔断装置,必须保证高液位、低液位之间的完全密封,否则就无法实现,且密封处稍有位置偏移引起密封不到位,整个截流装置也立即失效,但是密封性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是最难把握的,且要保证密封性的成本也很高。再者,在生产生活中会有一些处于低位的物体需要进行防流体侵入保护,常规技术都是采用隔断装置隔断高位的流体流入低位,然而,当高位流体高度持续升高至超过隔断装置的高度后,就无法阻止高位的流体进入低位,从而导致流体对处在低位的物体造成浸湿、损坏。
参见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防汛挡水板”,其公告号为CN1821539B,该防汛挡水板,包括一密封框架、以及组合设在该密封框架内的多个单体板和用于将各单体板与密封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的多个吊紧螺杆。每个单体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侧面凹槽和一侧面凸槽,相邻两单体板的凹槽和凸槽相互啮合;每个单体板底部设有底面凹槽;在位于各侧面凸槽的顶部槽口处纵向贯穿一通孔。密封框架固定在门框上,其左右两侧框各设有与侧框凸槽和侧框凹槽,下框并设有与各单体板的底面凹槽配合的下框凸槽,下框凸槽的凸缘上对应各单体板的凸槽侧的通孔部位设有螺帽。各吊紧螺杆下端部设有一螺纹段,吊紧螺杆纵向穿设在单体板的侧面凸槽的凸缘的通孔内,利用其下端部螺纹段与密封框架下框凸槽上的螺帽螺合。但是该种截流装置对密封性的要求很高,必须保证充分隔断高液位、低液位,一旦密封性不好,截流装置就会失效。且该类装置只能挡住额定高度的高液位端流体不流向低位处,一旦高液位流体超出截流装置高度,截流装置就会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截流装置在截流时需要保证截流密封性,否则就会失效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需保证密封性就能保持截流的截流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截流装置在保护处于低位的物体时只能挡住与截流装置等高流体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自动调整截流高度的截流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截流装置,包括高液位端、低液位端,所述的高液位端与低液位端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的管道依次上下起伏,且每一个起伏构成一个下端隔开、上端是通路的腔室,所述的腔室内设有前段液柱、后段液柱及将前段液柱、后段液柱隔开的处于腔室上方的气封段,所述的前段液柱高度高于后段液柱高度。所有腔室连通成管道,因此相邻腔室之间都是连通的,两个相邻腔室之间,后一腔室的前段液柱与前一腔室的后段液柱相连且前段液柱高度高于后段液柱高度,因此对气封段形成了由液位差提供的压力,每一个腔室均是如此,所有压力的合力与高液位端、低液位端的压差抵消,就实现了阻止高液位端的流体流向低液位端的效果,达到了截流的效果。该种截流方法中,高液位端、低液位端之间通过所有腔室连通,并不需要实际的密封,与现有技术的密封板类结构相比,不需解决保证接触面密封性这一困难就能顺利实现截流。
作为优选,所述的管道环绕一周使腔室水平截面呈环形、所有腔室形成一筒体,所述的筒体包括所有腔室上部形成的上本体、所有腔室下部形成的底座。环形的筒体能够对外部的高位流体实现阻隔截流,防止其流入筒内,例如在水上的装货船体周围一圈设置底座,底座上设置上本体,如此一来高液位端处于筒体之外,所述的低液位端处于筒体之内,此时若外界液位升高,则腔室上移,即上本体上移;若底座由于船体承重增加等因素而高度下降,那么上本体相对底座位置也是上移,反之则上本体相对底座下移。上本体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上下移动来适应外界液位的变化,因此可以调节截流的高度。再者,当环形是圆环时,上本体和下底座之间还能发生转动,例如在海上作业平台周围设置下底座,其上设置上本体,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截断外界升高的海水使其不会淹没海上作业平台,而若在上本体上安装有作业设备,当需要作业设备换位置时,只需转动上本体即可,而不必像安装在密封固定的截流装置上那样,由于无法整体移动整个海上作业平台而只能拆卸作业设备来更换其位置,大大提高了生产生活中的便捷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晓丰,未经叶晓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76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