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检检波器外壳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8505.5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7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韩学义;曹建明;吴凤山;王红军;王红梅;王长春;赵建明;刘美辉;李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18 | 分类号: | G01V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春光 |
地址: | 07275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波器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双检检波器外壳,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水下地震勘探双检检波器的外壳,工作时可捆绑在海底电缆上。
背景技术
目前的浅海海底电缆勘探,多数采用双检检波器进行水下地震勘探。现有的双检检波器采用水听器与动圈检波器的组合结构,加上外壳后才能捆绑在海底电缆上使用,以保证与电缆和海水的耦合。
而现有的双检检波器外壳采用圆柱型结构,但由于在海水涨潮退潮的过程中,海水对检波器的冲击力很大,产生的噪音也很大,严重干扰了有效地震波,降低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双检检波器外壳存在的局限性,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能够减小海水的冲击力,增大与海底的耦合面积,有利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的双检检波器外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海水的冲击力,增大与海底的耦合面积,有利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的双检检波器外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检检波器外壳,包括:由形状相吻合的两片半壳体接合而成的壳体,所述壳体具体中空的容置腔,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呈扁平梭形,在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侧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水听器窗口,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沿周向设有若干条捆绑凹槽。
如上所述的双检检波器外壳,其中,所述壳体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如上所述的双检检波器外壳,其中,所述两片半壳体的周边对应开设有多个螺孔,所述两片半壳体通过贯穿于所述螺孔的螺钉和螺母配合连接。
如上所述的双检检波器外壳,其中,所述壳体的长度为359.79mm,其中部的宽度为86.60mm。
如上所述的双检检波器外壳,其中,所述捆绑凹槽的宽度为14mm。
如上所述的双检检波器外壳,其中,所述水听器窗口的长度为34.2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由于本发明双检检波器外壳的壳体采用扁平梭形,壳体的横截面呈椭圆形,增大了其与海底的耦合面积,减小了海水的冲击力,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从而大大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品质,将双检检波器的应用推向了一定的高度。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双检检波器外壳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双检检波器外壳的半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双检检波器外壳的半壳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半壳体;3-容置腔;4-水听器窗口;5-捆绑凹槽;6-螺孔;7-模具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发明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3,分别为本发明双检检波器外壳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半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和后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提出的双检检波器外壳,包括:由形状相吻合的两片半壳体2接合而成的壳体1,壳体1具体中空的容置腔3,用于容纳水听器和动圈检波器(图中未示出),壳体1的外表面呈扁平梭形,即壳体1的中部呈筒状,其两侧部沿壳体1的中轴线呈渐缩的凸顶状。在壳体1的至少一侧部上开设有与容置腔3相连通的水听器窗口4,水听器窗口4的开设位置与容置腔3内的水听器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水听器通过水听器窗口4接收地震波。在壳体1的外壁上沿周向设有若干条捆绑凹槽5,便于电缆通过捆绑凹槽5捆缚于壳体1上。这样,由于本发明双检检波器外壳的壳体1采用扁平梭形,增大了其与海底的耦合面积,减小了海水的冲击力,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从而大大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品质,将双检检波器的应用推向了一定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横截面呈椭圆形,从而更加有利于壳体1与海底的耦合面积,减小海水的冲击力,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85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