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8985.5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7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闵行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 |
主分类号: | F03B13/16 | 分类号: | F03B13/16;H02K7/18;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20厘米以下的微浪进行发电的微浪发电装置,主要用于浅海区域和滩涂的微浪发电。
背景技术
波浪能的利用可以追溯到18世纪,1799年法国人取得世界上第一个波浪发电专利。1910年法国人试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波浪发电装置,1kW垂直固定式的空气透平波浪发电机。19世纪中叶,发明家们开始对波浪能利用产生浓厚兴趣,在 1856年到1973年间仅在英国申请的专利有350件。1978年,日本成功发明利用波浪能驱动空气活塞发电装置,发电量达100kW。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在新能源计划中把海洋波浪能列为首位,1975年能源部成立波能开发委员会,到1980年累积投入上千万英镑,由实验室对20多种波浪能转换装置进行研究,筛选出几种大规模波浪发电方案,例如索尔特点头鸭式、科克里尔筏式、海蚌式、整流器式、振荡水柱式等。在此期间,瑞典、丹麦、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美国、印度和中国等国相继开展了波浪能转换的研究,并在海上建立发电装置。 至今为止全世界已研制成功几百种不同波浪发电装置,主要可归纳为四类:一是浮力式,利用海面浮体受波浪上下颠簸引起的运动,通过机械传动带动发电机发电;二是空气气轮机方式,利用波浪的上下运动,产生空气流,以推动空气气轮机发电;三是波浪整流方式,该装置由高、低水位区及不可逆阀门组成,当该装置处于浪峰时,海水由阀门进入高水位区:当它处于波谷时,高水位区的水流向低水位区,再流回海里,这种装置就是利用两水位之间的水流推动水型水轮发电机工作;四是液压方式,即利用波浪发电装置的上下摆动或转动,带动液压马达,产生高压水流,推动涡轮发电机。 总体来说,波浪能利用技术尚不成熟。从已经研究出的波浪发电装置或实验电站来看,仍无法判断哪种方式更利于人类应用。这些装置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投入成本高、运营风险高、技术门槛高、成本回收难、规模推广难,即“三高两难”问题;此外在机械机构方面,复杂笨重无法捕获高度较低的微型波浪也是现在发电装置通存的问题。而对于周围人文、自然环境产生的破坏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海浪发电装置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波浪发电装置普遍存在的大型化、对小波浪响应不足、对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破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微型波浪能发电的微浪发电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微型化、低成本等特点。
该装置以磁生电理论为指导,采用钟摆式结构,在保证线圈低损耗同时,把杂乱、方向无序的电流经整流滤波后,储存在法拉电容或蓄电池中,结构稳定,可靠性高,对海洋生态环境无影响;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浪发电装置,包括机械模块,电能转换模块,储电模块。
机械模块主要有微浪发电子组成,微浪发电子包括固定板、磁棒、磁棒固定圈、线圈、摆臂、转轴;电能抓换模块包括整流滤波器、导线;蓄电模块包括蓄电池、输出导线、指示灯;
转轴固定在固定板上,摆臂通过轴承固定在转轴上;磁棒通过固定圈固定在摆臂的一端,两个线圈对称的固定在固定板上,并且保证磁棒可以在线圈里往复运动;
通过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经导线送到固定在固定板背面的整流滤波器上,经过整流滤波后的电流经导线输送到固定在固定板背面的蓄电池上;
蓄电池上装有用于指示工作状态的LED指示灯,用于对工作状态实时监测;
蓄电池储存的电能可以通过蓄电池的输出线路输出,多个发电子储存的电能经整合后输出供设备使用;
由于工作环境的腐蚀性大,环境恶劣,发电子采用防腐的外壳保护;
发电子通过连接线连接构成网络化供电系统向电子系统提供能量,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能是相当可观的。
发电子的工作原理是:采用磁铁作为运动件,线圈为固定件,利用磁铁运动使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的发电方案,直接将微波浪能转化为电能。
微浪发电子贯彻了整体网络化具体单元式的总体设计思想,电路模块以电磁感应为理论基础,整体发电子具有结构微型化、微机电结合一体化的特点。此装置的提出较好地解决了现今波浪发电装置普遍存在的大型化、对小波浪响应不足、对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破坏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闵行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未经上海市闵行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89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