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催化剂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0425.3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1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蒋广安;张晔;郑庆华;刘雪玲;李宝忠;王继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16 | 分类号: | B01J29/16;B01J29/78;C10G4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 催化剂 | ||
1.一种加氢催化剂,其组成包括: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分子筛以及无定形氧化铝,其中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以元素计的95.0wt%以上负载在分子筛上,无定形氧化铝包裹分子筛,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以氧化物计占分子筛重量的1%~100%,分子筛与无定形氧化铝的重量比为1:19~19: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以元素计的95.0wt%~99.5wt %负载在分子筛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氢活性金属为第VIII族金属和第VIB族金属中的至少一种。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氢活性金属为第VIB族金属和第VIII族金属,其中第VIB族金属和第VIII族金属的重量比为2~8:1。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 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VIII族金属为Co、Ni中的一种或两种,第VIB族金属为Mo、W中的一种或两种。
6.按照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以氧化物计的含量为3%~40%。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由下述方法制备,包括:
(1)分子筛负载加氢活性金属组分;
(2)将步骤(1)所得的分子筛与有机胺类混合,其中有机胺类的加入量占分子筛重量的1wt%~40wt%;
(3)在无定形氧化铝成胶过程中加入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
(4)在步骤(3)所述的无定形氧化铝成胶结束后进行老化,然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催化剂中间体;
(5)将步骤(4)所得的催化剂中间体经成型,干燥和焙烧,得到加氢催化剂。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分子筛负载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的方法采用含加氢活性组分的浸渍液饱和浸渍或过饱和浸渍分子筛,浸渍后经干燥和焙烧,其中干燥和焙烧的条件如下:在60~180℃温度条件下干燥2~24小时,300~600℃条件下焙烧2~12小时。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胺类为碳原子数小于20个的脂肪胺、芳香胺、醇胺、酰胺、萘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胺类为含有2~10个碳原子数的脂肪胺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按照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有机胺类的加入量占分子筛重量的7wt%~40wt%。
12.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胺类与分子筛混合方法:将有机胺类直接加入分子筛中,或者将有机胺类溶于溶剂中再加入分子筛中,其中的溶剂为水、低碳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低碳醇为碳原子数为1~5的一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3.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步骤(2)分子筛与有机胺类混合后,经过滤或者经过滤并干燥后,再进行步骤(3)。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分子筛为Y型分子筛、β沸石、ZSM系列分子筛、SAPO系列分子筛、MCM系列分子筛以及上述改性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
15.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步骤(3),在无定形氧化铝成胶过程中加入有机物,有机物的加入量占无定形氧化铝重量的1wt%~50wt%,所述的有机物为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羟基的有机醇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羧基的有机酸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16.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步骤(3),在无定形氧化铝成胶过程中加入有机物,有机物的加入量占无定形氧化铝重量的20wt%~50wt%,所述的有机物为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羟基的有机醇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羧基的有机酸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17.按照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醇类的沸点高于成胶温度,沸点为100℃~350℃;所述的有机酸类的沸点高于成胶温度,沸点为100℃~3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042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由曲面研磨装置
- 下一篇:数字荧光示波器自动设置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