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双真空规气路转换测量材料放气率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1439.7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7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董猛;冯焱;盛学民;魏万印;孙雯君;刘珈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7/00 | 分类号: | G01N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杨志兵;付雷杰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规气路 转换 测量 材料 放气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用双真空规气路转换测量材料放气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机械泵(1)、第一分子泵(2)、第一真空阀门(3)、第二分子泵(4)、下游室(5)、第一小孔(6)、第一上游室(7)、第二上游室(8)、第二小孔(9)、第一真空规(10)、第二真空阀门(11)、第二真空规(12)、第三真空阀门(13)、第三真空规(14)、第四真空阀门(15)、第五真空阀门(16)、第六真空阀门(17)、第四真空规(18)、样品室(19)、样品(20)、第七真空阀门(21)、第三分子泵(22)、第二机械泵(23);
第一机械泵(1)、第一分子泵(2)、第一真空阀门(3)、第二分子泵(4)、下游室(5)依次相连,下游室(5)通过第一小孔(6)与第一上游室(7)相连通,下游室(5)通过第二小孔(9)与第二上游室(8)相连通,第一真空规(10)与下游室(5)相连;下游室(5)与第二真空阀门(11)的一端相连,第二上游室(8)与第三真空阀门(13)的一端相连,第二真空阀门(11)的另一端和第三真空阀门(13)的另一端合成一路后与第二真空规(12)相连;第三真空规(14)通过第四真空阀门(15)与第二上游室(8)相连;第二上游室(8)与第五真空阀门(16)的一端相连,第一上游室(7)与第六真空阀门(17)的一端相连,第五真空阀门(16)的另一端和第六真空阀门(17)的另一端合成一路后与样品室(19)相连;样品(20)位于样品室(19)中第四真空规(18)、样品室(19)还通过第七真空阀门(21)与第三分子泵(22)、第二机械泵(23)依次相连;
所述第一小孔(6)和第二小孔(9)的流导值相同。
2.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双真空规气路转换测量材料放气率的装置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①在所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下,将样品(20)放入样品室(19)中,打开第七真空阀门(21),用第三分子泵(22)、第二机械泵(23)对样品室(19)抽真空,当第四真空规(18)监测到的样品室(19)中的极限真空度达到10-6Pa时,关闭第七真空阀门(21);
在样品室(19)抽真空的同时,打开第一真空阀门(3),用第一机械泵(1)、第一分子泵(2)、第二分子泵(4)对下游室(5)抽真空,使第一真空规(10)监测到的下游室(5)的极限真空度达到10-9Pa;
②打开第五真空阀门(16)和第三真空阀门(13),用第二真空规(12)测量第二上游室(8)内的压力,其值记为P1;
③打开第四真空阀门(15),用第三真空规(14)测量第二上游室(8)内的压力,其值记为P2;
④关闭第三真空阀门(13),打开第二真空阀门(11),用第二真空规(12)测量下游室(5)内压力,其值记为P1′,同时,用第三真空规(14)测量第二上游室(8)内的压力,其值记为P2′;
所述装置的总放气量Q由下式(I)计算:
Q=Q1+Q2+Q3+Q4=C(P1-P1′) (I)
式中,Q1:样品(20)本身的放气量,单位:Pam3s-1;
Q2:样品室(19)的放气量,单位:Pam3s-1;
Q3:第二上游室(8)的放气量,单位:Pam3s-1;
Q4:第二真空规(12)的放气量,单位:Pam3s-1;
C:小孔流导值,单位:m3s-1;
P1:步骤②测得的第二上游室(8)内的压力,单位:Pa;
P1′:步骤④测得的下游室(5)内的压力,单位:Pa;
第二真空规(12)的放气量Q4由下式(II)计算:
Q4=C(P2-P2′) (II)
式中,C:小孔流导值,单位:m3s-1;
P2:步骤③测得的第二上游室(8)内的压力,单位:Pa;
P2′:步骤④测得的第二上游室(8)内的压力,单位:Pa;
⑤关闭第五真空阀门(16),取出样品(20)后,打开第七真空阀门(21),用第三分子泵(22)、第二机械泵(23)对样品室(19)抽真空,当第四真空规(18)监测到的样品室(19)中的极限真空度达到10-6Pa时,关闭第七真空阀门(21);
⑥关闭第四真空阀门(15)、第二真空阀门(11),打开第五真空阀门(16)、第三真空阀门(13),用第二真空规(12)测量第二上游室(8)内的压力,其值记为P3,用第一真空规(10)测量下游室(5)内的压力,其值记为P4;
样品室(19)中未放样品(20)时装置的总放气量Q′由下式(III)计算:
Q′=C(P3-P4) (III)
式中,C:小孔流导值,单位:m3s-1;
P3:步骤⑥测得的第二上游室(8)内的压力,单位:Pa;
P4:步骤⑥测得的下游室(5)内的压力,单位:Pa;
⑦打开第六真空阀门(17),关闭第五真空阀门(16),第二真空规(12)测量第二上游室(8)内的压力,其值记为P3′,用第一真空规(10)测量下游室(5)内的压力,其值记为P4′;
由于步骤⑥和⑦两次测量时下游室的压力未发生改变,即P4=P4′,所以样品室(19)的放气量Q2由下式(IV)计算:
Q2=C(P3-P4)-C(P3′-P4′)=C(P3-P3′) (IV)
式中,C:小孔流导值,单位:m3s-1;
P3:步骤⑥测得的第二上游室(8)内的压力,单位:Pa;
P4:步骤⑥测得的下游室(5)内的压力,单位:Pa;
P3′:步骤⑦测得的第二上游室(8)内的压力,单位:Pa;
P4′:步骤⑦测得的下游室(5)内的压力,单位:Pa;
则第二上游室(8)的放气量Q3由下式(V)计算:
Q3=Q′-Q2 (V)
最后,样品(20)本身的放气量Q1如下式(VI)计算:
Q1=Q-Q2-Q3-Q4 (VI)
则样品(20)的放气率如下式(VII)计算:
式中,q:样品(20)的放气率,单位:Pam3s-1cm-2;
S:样品(20)的表面积,单位: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143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