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洪灌条件下绿洲外围节水型生物防护体系的构建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52143.7 申请日: 2012-11-13
公开(公告)号: CN103004393A 公开(公告)日: 2013-04-03
发明(设计)人: 曾凡江;雷加强;穆桂金;桂东伟;毛东雷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G23/00
代理公司: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 65106 代理人: 张莉
地址: 830011 新疆维吾尔*** 国省代码: 新疆;6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条件下 绿洲 外围 节水 生物 防护 体系 构建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在洪灌条件下构建绿洲外围节水型生物防护体系的技术方法,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为干旱区绿洲外围节水型生物防护体系的构建提供技术保障。从而为干旱区生态建设与生态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技术途径。

背景技术

塔里木盆地南缘区域是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最为严酷、国家级贫困县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这里属于典型内陆暖温带荒漠气候,其主要环境特征是:①风沙灾害频繁。每年风速大于4m/s的日数在90天以上、年均浮尘天气在250天以上、年均沙尘暴天气在20天以上;②水分亏值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35.1mm,年蒸发量达2595.3mm,干燥度为20.8;绿洲的水资源主要依赖于发源于昆仑山的季节性河流。这些河流的径流量变化较大,且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9月;③收入水平低下。当地群众的人均收入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绿洲外围土地的大面积开发,致使绿洲外围的自然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因此水资源严重短缺、风沙危害异常严峻的条件下构建具有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节水型生物防护体系是保证区域生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本发明依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的长期综合实验观测基地和试验示范区,结合策勒县林业局在策勒县三号风口区实施的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对洪灌条件下节水型生物防护体系的构建技术进行系统研发。该方法的应用将对有效利用宝贵的水资源、保护绿洲生态安全和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同时将为塔里木盆地南缘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及环境保障。

绿洲外围节水型生物防护体系构建中的物种配置技术是关键。针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外围的环境特点,以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县三号风口区实施的节水型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区为研发基地,在确保水资源有效合理利用的前提下,采用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相结合、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合理配置、深根植物和浅根植物相互搭配、防护植物和经济植物相互配置的模式,开展绿洲外围节水型生物防护体系构建技术的研发,确定生物防护体系物种的最佳配比和体系结构特点,在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前提下,获取生物防护体系防护效益与经济产出的最佳耦合模式。

塔里木盆地南缘区域是我国著名的极端干旱区,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的集中分布区,这里风沙灾害异常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因此在这一区域开展绿洲外围节水型生物防护体系构建技术的研发,确定生物防护体系物种的最佳配比和体系结构特点,在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构建生物防护体系防护效益与经济产出的最佳耦合模式,对于保护绿洲的生态安全和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该技术的研发不仅能为绿洲外围节水型生物防护体系的构建提供技术途径和实践方法,同时也是对干旱环境生态建设途径和贫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和积极尝试。本发明正是围绕这一思路对绿洲外围节水型生物防护体系的构建技术进行了长期探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洪灌条件下绿洲外围节水型生物防护体系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将原有不规则分布的柽柳、骆驼刺、花花柴和一些短命植物盐生草或猪毛菜进行恢复修补,构成生物防护体系的第一道防护区;通过采用小区块状的种植模式,种植乔木新疆杨和牧草大叶苜蓿,构成生物防护体系的第二道防护区;再设置人工生物隔离区,采用沟状种植和沟灌的方式种植小乔木水曲柳,构成生物防护体系的第三道防护区;通过采用沟状种植和小块状种植相结合的方式种植乔木林果黑核桃和药用草木,构成生物防护体系第四道防护区;本发明所述方法是在充分考虑各植物种的耗水特点和生态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生物防护体系集中体现了深根植物与浅根植物的配置、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配置、喜光植物和耐阴植物的配置、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的配置。这既体现了植物对水分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又保证了植物的快速生长及其效益的正常发挥。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洪灌条件下绿洲外围节水型生物防护体系的构建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a、将原有不规则分布的柽柳(5)、骆驼刺(6)、花花柴(7)和一些短命植物盐生草或猪毛菜进行恢复修补,构成生物防护体系的第一道防护区(1),防护区(1)的长宽为300米×50米;

b、在第一道防护区(1)后采用小区块(8)的种植模式,种植乔木新疆杨和牧草大叶苜蓿,小区块(8)的面积长宽为10米×5米,构成生物防护体系的第二道防护区(2),防护区(2)的长宽为300米×50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21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