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地极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3564.1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9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于小辉;于兴鹏;刘学全;孙俊铭;徐达乔;刘瑞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接地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接地极。
背景技术
接地极是埋入地下的导电元件,良好的接地极在特殊自然环境下具有防雷减灾、避免造成重大损失的功能,为安全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传统工业厂区通常采用镀锌扁钢为介质,在实际施工中以外力将其打入地下,其外部保护层受外力摩擦而被破坏,导致其耐腐蚀性能降低。采用镀锌扁钢为介质作为全厂接地网,虽然其成本较低,但是镀锌扁钢在地下受土壤环境的影响极易被腐蚀(如酸性土壤、碱性土壤、潮湿等),经过腐蚀后导致接地网性能降低。
为了减少接地网的腐蚀,目前有些接地网也采用诸如铜导线、铜包钢、锌镁合金等新型接地材料作为接地线,虽然其耐腐蚀性能较好,但造价过高,并且造成有色金属的大量损耗,不利于节约资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地极,该接地极带阴极保护功能,在满足接地要求的同时,为钢质接地网提供阴极保护,减少钢质接地网的腐蚀,提高钢质接地网的使用年限,减少有色金属在接地网中的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地极,所述的接地极包括钢管1、圆筒2,所述的圆筒2通过钢板3、螺栓4与所述的钢管相连接,其中,所述的圆筒2包括上部圆筒21和下部圆筒22,所述的上部圆筒21的口径大于所述的下部圆筒22的口径,所述的下部圆筒22的口径与所述钢管1的口径相同;所述的上部圆筒21内设置有锌块5,所述的锌块5通过导线6与所述的钢板3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的上部圆筒21与所述的下部圆筒22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的钢板3包括与所述的钢管1相连接的镀锌钢板31、与所述的圆筒2相连接的玻璃钢板32。
可选的,所述的导线6通过焊接7与所述的锌块5以及钢板3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的玻璃钢板32上设置有孔洞33,所述的导线6穿过所述的孔洞33通过焊接7连接在所述的镀锌钢板31上。
可选的,所述的上部圆筒21设置有圆筒盖23。
可选的,所述的接地极还包括接地线11,与所述的钢管1相连接。
钢管1上设置有接地线11。
可选的,所述的钢管1上设置有尖端12。
可选的,所述的钢管1为镀锌钢管,所述的圆筒2为玻璃钢圆筒,所述的导线6为铜导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接地极内置锌块作为牺牲阳极,实现了接地极带阴极保护功能,在满足接地要求的同时,为钢质接地网提供阴极保护,减少钢质接地网的腐蚀,提高钢质接地网的使用年限,减少有色金属在接地网中的使用,且锌块无需挖开地面即可更换,方便巡检和施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地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钢管 1
接地线 11
尖端 12
圆筒 2
上部圆筒 21
下部圆筒 22
筒盖 23
钢板 3
镀锌钢板 31
玻璃钢板 32
孔洞 33
螺栓 4
锌块 5
导线 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地极,所述的接地极包括钢管1、圆筒2,所述的圆筒2通过钢板3、螺栓4与所述的钢管相连接。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钢管1以及圆筒2的长度均可以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定制。
其中,所述的圆筒2包括上部圆筒21和下部圆筒22,所述的上部圆筒21的口径大于所述的下部圆筒22的口径,所述的下部圆筒22的口径与所述钢管1的口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35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