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云计算的生活质量情况收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4257.5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6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Q50/22 | 分类号: | G06Q50/2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孟斌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计算 生活 质量 情况 收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采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生活质量情况收集方法。
背景技术
晚期肿瘤病人由于存在较重的肿瘤负荷,极少能得到完全的治愈。肿瘤本身侵犯机体以及各种治疗带来的躯体功能损害、毒副作用和高额的治疗费用都常给患者造成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对于晚期肿瘤病人,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是治疗所追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对晚期肿瘤病人进行姑息、对症支持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使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首先要从了解生活质量的概念以及其收集方法开始。而获得病人生活质量的方法在国外已经有一套很成熟的体系了,包括有一些很权威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比如FACT-G、FLIC、EORTC QLQ-C30等。
现行的生活质量量表收集方法的缺点: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使病人生活质量填写和收集的工作非常复杂,而且困难重重,现阶段大多数医疗工作者如果想要了解病人的生活质量,都是通过纸质版的生活质量量表填写。首先填写的过程比较繁琐,十分消耗时间和精力;有时候病人在没有临床工作人员陪同及指导的情况下填写,得到的资料的质量并没有得到一个有效的保障。再者,由于纸质版的生活质量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也将会产生大量的工作,整个过程效率不高,临床工作者外,可能还需要第三方合作完成生活质量的统计和分析,增加了额外的资金消费。最后,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纸质版生活质量调查结果不能很好的在医疗机构之间共享,假设一个肿瘤病患去新的 医院就诊,那么旧的资料作为重要的病情资料,无法在病人诊治方案中得到应用,治疗效果便会打折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生活质量情况收集方法,对病人生活质量长期持续的个体化监测,科学的收集和分析每一个病人的生活质量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生活质量情况收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移动端采集用户信息,将其保存到数据库中,并添加唯一标示符进行区别;(2)通过数据库中的标识符识别并上传没有同步过的数据,并下载服务器上的新数据。
优选地,在步骤(1)中,移动端初始加载时会在自带的轻量级数据库中创建系统数据表,包括医院地址表、问卷表、病人信息表和问卷分数记录表,加载完成后由用户在病人信息表中创建新的记录,采集用户答题的信息后将其保存到数据库中的问卷分数记录表中。
优选地,所述标示符是一个通过特定算法产生的二进制长度为128位的数字标识符,其格式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其中每个x是0-9或a-f范围内的一个32位十六进制数。
优选地,在步骤(2)中,上传时,从数据库中提取用户数据以及相应的答卷数据,封装成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的数据包,然后进行加密上传,同时上传过程将上传上一次的同步时间,由服务器判断移动端的同步状态以及需要同步的数据,从服务器同步到新的数据进行解密,再以固定的格式进行解析,保存到数据库。
优选地,对用户的答题的信息进行一定规则的计算,通过对预先设定的分值计算方式进行处理分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病人生活质量长期持续的个体化监测,科学的收集和分析每一个病人的生活质量情况,结合个体化情况,选择最合理、最经 济的治疗方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获益,使不同病人的不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得到充分的考虑,实现效益最优,避免经验性选择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信息采集子系统功能框图。
图3和图4是本发明系统的XML文件格式图。
图5是本发明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实现本发明方法的系统包括:基于生活质量问卷模型的信息采集子系统、基于数据分析和匹配的同步传输子系统、基于海量存储的服务器云存储子系统,这三个处理模块组成核心部分;另外,有扩展问卷指标计算模块、实现数据检索模块,总共5大模块。除了服务器云存储子系统之外的四大模块的功能,都在移动端设备中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未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42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